论单端输出牛和推挽输出牛的最优化结构

来源:胆艺轩 发布者:TRS 版权:转载

根据我解剖过的几十个名机输出牛来看,次级几乎都是并联结构,而实际上这些年来做过的许多靓声机器也表明,它能出到非常细致的声音,因此对于我所构建的单端输出牛和推挽输出牛的最优化结构应是无可置疑的。

无论是单端牛或是推挽牛,设计输出牛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P必须处于外层,如此才能获得深沉的低频、宽松甜美的中频以及幼细顺滑的高频;2、对于有P1P2的推挽输出牛,P1与P2不能处于同一层,否则会因震动引起的磁场耦合以及因靠近引起的电容耦合所产生的不同步电流而导致部分谐波的抵消现象,影响细节的再生;3、在同一层区域内,要尽量使用谐振频率相差比较远的绝缘材料,以免因为谐振抵消产生抵消或加强某部分的能量,造成细节的缺失或是频带的不平衡;4、尽量不要浸漆。烘干,浸油,密封就可以了,否则细节又会损失不少。至于其他材料的选择,因地制宜,不作细表。

如图一是单端牛结构图,图二是推挽牛结构:


图一

根据我解剖过的几十个名机输出牛来看,次级几乎都是并联结构,而实际上这些年来做过的许多靓声机器也表明,它能出到非常细致的声音,因此也就不用怀疑这种结构方式了。对于P1P2交叉全平衡结构的推挽输出牛而言,因为P1P2容易产生谐波抵消现象(韵味和细节相对而言会少一些,但因为是名机名牛结构,也难以说是道非)但就我自己的个人设计来说,近年来我很少采用这种结构了。


图二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胆机,大多数都是三夹二的结构,都是电脑CNC自动排线的方式,全套EL34PP的牛也就是400元左右,出来的声音绝对有胆味(胆机肯定有胆味)。但是,四夹三的细节又比三夹二的多。在分层不分段的情况下,五夹四似乎在分布电容方面不怎么讨好,但是实际听感还是占优势,它得到的好处不是你更换那些一两千元的喇叭线可以比的。如果是分层分段的绕法,层间分布电容的问题就缓解许多。AUDIO NOTE的顶级机就是初级分层分段(C型铁心线筒比较长,分成三段)的绕法。至于五夹四以上的就比较少见。

关于制作上有很多人问过我分布电容过大的问题,我认为只会造成高频偏暗一点,这种现象类似于ATC的高音,高频虽然不似中午的阳光般灿烂,但是下午三四点钟,雾霭充分散尽,景色反而看得更加清楚,这就是中频的魅力所在。如果漏感过大,又不懂得施加合理的负反馈(或是出于无知而导致的不屑于),那么就必然会出现相位方面的不和谐,如此一来就会影响整个频段的细节再生。QUAD II是一个很特别的例子,是一内一外两个屏极线圈夹住一个次级线圈,但是由于施加了本级阴极负反馈而使得整机的相位与频带都得到一个合理的平衡,因此在重播方面也有其独特的魅力。这种结构方式的前提是:1,不能用大规格的铁心;2,在末级施加适量的阴极负反馈。漏感大的牛,靠单纯的施加大环负反馈只能是适得其反。

极品牛的设计思路,还是以降低漏感为主,分布电容的问题,可以通过电路来解决,如用低内阻的管子,并管,用高频通透的元器件等等,负反馈也行。

关注【HIFI音响】公众平台

    ID:HIFI中国音响网 ID:hifidiy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