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 QC35 II降噪耳机体验

来源:www.dgtle.com 发布者:dgtle 版权:转载

很久很久之前,世界上还没有降噪耳机,当然那时候人们也不觉得周围环境有多吵,大不了说话大声一点就是了。但在直升机驾驶员的世界中,喊话再怎么大声也不可能比头顶的发动机或桨叶的声音大...

  在很久很久之前,世界上还没有降噪耳机,当然那时候人们也不觉得周围环境有多吵,大不了说话大声一点就是了。但在直升机驾驶员的世界中,喊话再怎么大声也不可能比头顶的发动机或桨叶的声音大。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人站了出来,他说「要有降噪耳机」,然后在工程师们的不断努力下,便有了降噪耳机。
  作为一名合格的极端索匪,我在降噪耳机的选择上十分专一:除了最早购买的 QC25 以外,其它所有降噪耳机都是索尼的产品。从 ZX770BN 到 100ABN 再到后来的 1000X,每次换耳机时索尼的降噪效果都能让我惊讶。尤其是戴上 1000X 后的空旷感实在人印象深刻。
  因为 QC35 II 已经推出很长一段时间了,所以上周再次拿到 QC35 II 后,我想以一个 1000X 用户的角度来分享 QC35 II 的体验,结合我的使用场景,聊聊降噪耳机在使用中的体会。
  佩戴舒适度
  降噪耳机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只能在地铁上好好听音乐的耳机,我在使用 QC35 II 或 1000X 期间更多的时候耳机内并没有播放任何音频内容 —— 我只是想安安静静地看书或者做其他事情而已。对于我这种恨不得睡觉醒来时就戴上降噪耳机的神经质型用户来说,佩戴时的舒适度十分重要。
 BOSE QC35 II降噪耳机体验
  在佩戴舒适度上,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 BOSE 远远领先于索尼。可能是耳罩设计的问题,无论是 770BN、100ABN、1000X 再或者是后来的 1000XM2,在使用时都没能做出头戴式耳机常有的「包裹感」,总觉得差了一点东西。而 BOSE 戴起来就舒服很多了。虽然看起来 QC35 II 的蛋壳型耳罩比 1000X 要小,却能完整的包裹住耳朵,其「无感佩戴」的程度领先索尼很多。要知道对于一只头戴式耳机而言,「无感佩戴」是一句非常高的评价了。
  除此之外,1000X 还有一个严重影响使用体验的问题:索尼的气压平衡实在是太差劲了。上文有提到,我会长期佩戴且开启降噪优化模式,在持续使用后会出现严重的耳内压不平衡的现象。虽然在后续型号 WH-1000XM2 中索尼提供了气压平衡的选项,但主要是用于改善针机舱内使用降噪的状况,并未对日常使用时的体验做出修改。在长时间使用后依然会出现不适,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头晕或者头痛的现象。
  同样的问题在 QC35 II 上也会出现,但因为 QC35 II 的降噪程度没有 1000X 或者 1000XM2 那么强,所以只要不像我这样降噪耳机一戴上就是 7 个小时,这样的问题不会成为负担。
  降噪效果
  在降噪效果这种差异相对明显的方面,结论可以先摆出来:QC35 II 的降噪效果在行业的顶端,但不如索尼 1000XM2。
  在佩戴舒适度与降噪效果这两棵「技能树」前,索尼选择了降噪效果,而 BOSE 选择了佩戴时适度。在降噪效果方面,QC35 II 没有在QC35 的基础上做太大的改进;QC35 II 加入了一颗降噪强度调节按键,可以在「高」、「低」与关闭降噪模式之间选择,只不过即使将降噪强度开到高,QC35 II 的降噪效果依然算不上强烈。比如最常见的地铁上使用,QC35 II 可以将地铁运行时的低频噪声消除;但对于周围人声,QC35 II 的降噪效果不如 1000XM2。戴上 QC35 II 后依然能听到周围有人在说话,只是声音变得很轻,即使有人大声说话不也会觉得吵。
 BOSE QC35 II降噪耳机体验
  至于索尼则选择牺牲佩戴时的舒适度,主攻降噪效果。成效也显而易「见」:1000X 与后续高端降噪耳机所搭载的「降噪优化」模式可以说是我体验过的降噪耳机中最出色的了,听起来就像是「一头扎进水里」一样安静,甚至在面对面交谈时也很难听清对方在说什么(为此索尼推出了快速注意模式,这个后文再详细介绍)。
  至于路边施工这类突发的声音,QC35 II 与其他耳机降噪耳机(包括索尼 1000X)一样,只能将噪声水平降低,把声音从扰民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毕竟这类降噪耳机主动降噪工作原理都是「播放相反信号」以抵消掉环境噪声,对于突发的声音或者音量太大的情况主动降噪效果并不出色,这种时候就只能靠被动降噪(也就是隔音)来解决了。
  不过话说回来,降噪耳机本身定位也不是工作期间的护具,操作这类机械工具应该使用专业的隔音耳罩或者耳塞而不是降噪耳机。QC35 II 的产品定位是在地铁、办公室等轻量噪音环境或飞机上持续低频噪音下使用。
  其他感受
  前段时间我的 1000X 左右耳梁齐齐断裂,在某宝定制的铝合金耳梁送到之前我就一直在使用这只 QC35II。在音质方面,两者的表现可以说是旗鼓相当,毕竟受多种因素限制,降噪耳机的音质都不可能像高端 Hi-Fi 耳机那样出色。其中 BOSE 为蓝牙 4.1 无线耳机,支持 SBC 与 AAC,暂不支持 apt-X 或 LDAC 传输;索尼方面支持的制式就较为丰富,1000X 除了常规的 apt-X 以外也支持自家的 LDAC,只是连接较为不稳定。当然两者的的音质都不是最重要的卖点,所以中等偏上的音质在我看来已经足够。
 BOSE QC35 II降噪耳机体验
  至于操作,两者较为不同,索尼选择将大部分的操作都交给了右侧的触控板,听起来比较繁琐但实际用起来还挺顺手的(跟 Marshall 的金属摇杆差不多),不过由于触控板识别面积实在是太大了,有时会出现误触的现象。BOSE 采用了较为经典或者说原始(操作原始但好用)的按键方案,操作跟手机耳机上的线控差不多,上手完全没难度。两者之间孰优孰劣就看个人取舍了,我个人更偏向 BOSE 的方案,因为索尼的触控操作经常会在无意间触发操作。
  转用 BOSE 的这段时间我对 QC35 II 还是非常满意的,毕竟论降噪耳机的舒适度,BOSE 比索尼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除了索尼的降噪优化以外,1000X 上还有一个我十分想念的功能 —— 快速专注模式。将手掌覆盖在触控板上,耳机会自动调低音乐音量,同时耳机变为拾音模式,将附近的人声(中频附近声音)放大,让我不用取下耳机就能与同事对话;松开手掌后自动恢复正常的播放与降噪。
 BOSE QC35 II降噪耳机体验
  这可能是 QC35 II 在我这种友商粉丝「恶意找茬」下唯一的缺点了,因为在很多方面 BOSE 都比 SONY 优秀。比如在 App 中,BOSE 除了基础的连接设备管理以外,没有任何多余的功能。同时,QC35 II 可以同时连接在两个不同的设备上(虽然不能同时播放来自两个设备上的声音),对于我这种同时使用多部手机的用户来说尤为方便。索尼 1000XM2 的 App 虽然功能上较为齐全,但说实话,大多数功能我只会在刚拿到耳机的前半个小时开着玩,比如降噪模式智能切换,用起来还是自己手动切换比较实际。
  而且上文有提到我用降噪耳机时不一定会播放内容,有时作为电子隔音耳机一戴就是一天。虽然说两者的续航时间都足以让我用接近一整天(考虑到大多数国际航班的飞行时间,10 小时的降噪续航时间已经是头戴式降噪耳机最基本的要求了),但问题是我的手机很可能撑不了这么久。索尼 1000X 在断开蓝牙连接后不一会儿就会自动关闭电源,有些时候就会比较尴尬;BOSE 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出色,电源开关开就是开,关就是关。
  一些选购建议
  下面的建议完全是我作为一个用户给出的挑选意见,我不是降噪耳机专业户,但是我用得也不算少了,在我看来有这个必要给大家分享一些选购降噪耳机的建议:
  如果你想一只头戴式耳机覆盖所有使用场合,那就买 QC35 II 吧。出色的做工、优秀的佩戴体验与让人满意的声音对得起这个价格。
  如果你像我一样会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耳机,可以考虑一下索尼的 1000X 系列。不管你想要头戴式或项圈式耳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如果你只是想体验一下降噪耳机的感觉,那电商平台千元左右的降噪耳机都还挺不错的。
  作为跟固态硬盘一样同属「用过就回不去」系列的产品,降噪耳机不是刚需,但用过之后就很难回头了。如果你生活在近郊地方或更贴近自然的地方,降噪耳机可以在购物车里再缓一缓;但如果你生活在城区,那降噪耳机绝对值得一试。
  优点
  1、头梁设计较宽,佩戴舒适;
  2、操作简便,可以长期开启降噪;
  3、做工及用料结实,转轴处有螺丝强化。
  缺点
  1、降噪效果顶尖,但还有进步空间;
  2、不支持 apt-X。

关注【HIFI音响】公众平台

    ID:HIFI中国音响网 ID:hifidiy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