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 颜华容《天才机锋 》音乐书

一本小书,两张CD,“天才机锋”似乎和一般CD加上唱片内页差异不大。颜华容担纲钢琴演奏,并针对曲目撰写解说,赋予“天才机锋”专辑不一样的生命力?

哪里不一样?大多数唱片内页解说,并不是演奏者撰写,以古典曲目来说,经常是学者或乐评家捉刀,兼论演出诠释风格,演奏者在文字当中,反而是配角,可是演奏者在演出时的想法如何?对乐曲的认识又是如何?唱片内页的文字很少着墨,大部份的文字只希望大家认识作曲家的生平,曲子创作的年代与背景,加上少许风花雪月,好像这样就能交代过关。

CD唱片

还好,“天才机锋”没这么做,否则这些妙趣横生的音乐文字,可能有和唱片内页严肃乐曲解说一样,许多人压根没想去读。相反的,“天才机锋”以音乐书为设计起点,内附CD倒像是配角,书中有序,有文,有目录,篇章罗列,还有附录,整理普罗高菲夫与莫札特的生平一览表,所有书籍应该有的元素都在里面了,但以文字的长度来说,“天才机锋”的份量只是一本小书,如果对比唱片解说,“天才机锋”却又非同小可,内中的文字和音乐一样,几乎是“最难”与“最简单”的强烈对比!

怎么说?把莫札特与普罗高菲夫摆在一起,本来就是非常强烈的对比。莫札特的音乐,无论内容深度难易与否,明朗清晰的旋律,总是让人心领神会,就算不知道莫札特就竟在说什么,也很容易欣赏箇中旋律。可是普罗高菲夫不然,冷不防杀出来的音符,好像键盘上的黑键与白键,通通在抗议,最不相干的黑白键,通通走在一起,和谐这件事情乱了调,可是搅和在一起的音符,却能听出不简单的秩序,可是在您听出秩序之前,恐怕要耐着性子听个一二十次,才能稍微摸清楚普罗高菲夫的逻辑。是的,相较之下,听莫札特比较容易进入状况,而普罗高菲夫却有相对的难度。在颜华容的眼中,莫札特与普罗高菲夫都是天才,而在颜华容多年钻研钢琴的过程中,找出了百年之遥的天才相望。

读着颜华容的简历,如果用台湾社会的眼光来看,颜华容也是天才,从福星国小音乐班,到南门国中音乐班,保送师大附中音乐班,接着是国立艺术学院(现在的台北艺术大学),以第一名成绩毕业,之后进入莫斯科音乐院,成为莫斯科音乐院成立一百三十年以来,第一位获颁学位的台湾人。从俄罗斯的学习历程来看,您不难了解为什么颜华容这么特别地把莫札特与普罗高菲夫连接起来,而不是挑选其他浪漫时期的德奥作曲家。

CD唱片

作为“音乐书”,“天才机锋”随附两张CD,份量颇重,顿时配角似乎又像是主角。CD1是莫札特,CD2是普罗高菲夫,顺道Bonus来个萧士塔高维奇,从维也纳的风景,到莫斯科的样貌,不光是地理的差距,时代的不同,还有差距极大的乐曲风格,颜华容巧妙地用文字连接音乐。

如果以篇章来说,除了序言,文字大约有十一篇,每篇长度不长,可是难易度变化却非常大。写音乐很难,难在要让读者可以“看得懂音乐”,很抱歉,这句话本身就有语病,因为音乐是用听的,文字是拿来阅读的,要让两者产生共鸣,穿针引线的非要靠音乐不可,所以CD当中的音乐,就是颜华容撰写文字的依归。怎么读懂颜华容的文字?请跟着音乐一篇篇地读。

抱歉,事情没这么简单。前面几篇的文字妙趣横生,颜华容的文字一点也没有大学教授的架子,倒像是调皮的音乐系学生,总是想酸一下作曲家,用浅显与生动引起读者听音乐的兴趣,可是穿插谱例进来的文字,那可就回到大学课堂上课了,就算老师想办法走浅显易懂的路线,可是如果读者不小心翼翼跟着去找音乐里的片段,恐怕文字还是文字,音乐还是音乐,两者依然是平行线。跳到普罗高菲夫,介绍作曲家的生平看似平淡,但文字却是引人入胜,就算没有听音乐,也会引发读者想去听听看的动机:究竟普罗高菲夫有没有文字写得那么难?或者,有没有那么神?

CD唱片

入手这张“天才机锋”,如果您想“浅尝”,从CD1的莫札特开始当然最亲切,“小星星变奏曲”肯定您很熟悉,录音品质很好,钢琴的密度录得很好,背景噪讯很低,干净通透,音像形体有着适当的大小,展现干净俐落的钢琴声响。CD2的普罗高菲夫聆听难度高一些,建议不要边听边工作,音乐会显得更为混乱,最好放下手边的琐事,安静地聆听普罗高菲夫,更能找出音符之间若即若离的特殊逻辑。

同场加演普罗高菲夫“少女茱丽叶”,是现场录音,内中还有颜华容的解说,录音电平稍小,讲话的部分更像是临时起意,录音师根本没有準备适当的麦克风,可是把“小星星变奏曲”与“少女茱丽叶”的关联搭在一起,那段有趣的笑话我就不写了,等您去买下“天才机锋”,自然可以知道茱丽叶的笑话是什么。

至于萧士塔高维奇“第一号钢琴协奏曲”,听阿格丽希的演奏,您可以知道什么是刚猛有力,颜华容比较起来软了些,但请反覆聆听,许多晶晶亮亮的音符,颜华容弹起来有气质多了, 一样是萧士塔高维奇,阿格利希弹起来像是络腮胡的老先生正在咆哮,而颜华容则多了一副眼镜,手中拿着柏拉图的理想国,外表平静,读的内容可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