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分辨录音的差异 Wilson Benesch Vector试听

来源:bbs.hifitime.com 发布者:hifitime 版权:转载

Wilson Benesch是一家有特色的英国品牌,他们擅长使用碳纤维与铝合金,设计出既有现代美感,同时兼顾经典造型的喇叭 这次试听的Vector喇叭斯文的外表之下,有着藏不住的丰沛热情的音乐能量

    Wilson Benesch是一家有特色的英国品牌,他们擅长使用碳纤维与铝合金,设计出既有现代美感,同时兼顾经典造型的喇叭.这次试听的Vector喇叭继承了Wilson Benesch的传统,斯文的外表之下,藏不住丰沛热情的音乐能量,
    在Wilson Benesch的喇叭家族当中,Vector属於比较新的Geometry系列.目前Wilson Benesch的喇叭大约有四大产品线,分别是Geometry、Odyssey、Wide Bandwidth Collection与Square Series 2,看起来有点复杂,其中Square Series 2属於平价入门款式,Odyssey则是传统Wilson Benesch出名的款式,譬如Discovery与Chimera,而Wide Bandwidth与Geometry则是Wilson Benesch比较晚近推出的产品,技术内容也越见突破之处,像是现阶段的旗舰Cardinal,就是归类在Geometry系列当中.
轻松分辨录音的差异 Wilson Benesch Vector试听
    虽然系列发展越来越多,产品越来越丰富,但是Vector现在的模样,依然有着诸多Wilson Benesch的历史传承.1989年Wilson Benesch创立,他们就开始应用碳纤维材质来制作音箱,Vector上面依然使用碳纤维材质,您看,Vector两侧的碳纤维面板,弧线拉得多漂亮,尾巴收在金属制作的龙骨上,喇叭端子与低音反射孔的设计简直是浑然天成.还有,Vector的箱体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材质混搭而成,包括碳纤维与合金,这些材料各自有其谐振,如果分开来看,每一项材料拿来制作音箱,肯定会有材料本身的噪音,可是Wilson Benesch懂得把各种材料混搭的技术,让材料彼此的谐振可以「互为阻尼」(mutual self damping),所以,即便我们不可能把材料本身的谐振消除,却可以利用相互抵消的作用,去除各种材质本身的谐振噪音.咦?这些相互抵消的谐振跑到哪里去了?抱歉,谐振的能量不会消失,Vector的复合式箱体只是把谐振转化到音乐以外的频段,人耳自然无从感知.
    早年Wilson Benesch设计Bishop旗舰喇叭时,设计出第一代的Tactic单体,现在Vector依然沿用,但是已经进化到第二代的Tactic单体.根据原厂使用手册的资料,Tactic II单体是Wilson Benesch与英国Sheffield Hallam大学合作研发的成果,利用大学里面先进的测量仪器,设计出全新单体驱动引擎,提升工作线性,钕磁铁厚度高达10mm,磁力应用比前一代高出50%,效率也提高了3dB.
轻松分辨录音的差异 Wilson Benesch Vector试听
    Vector的箱体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材质混搭而成,包括碳纤维与合金,让材料彼此的谐振可以「互为阻尼」,利用相互抵消的作用,去除各种材质本身的谐振噪音.
    Vector使用的Tactic II包括中音单体与中低音单体,两者尺寸都是7寸,而高音单体则是Wilson Benesch自家制作的1寸丝质软半球高音单体.好,从这里您可以注意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Wilson Benesch在Vector上面使用的单体全部都是「自家设计制造」!奇怪,难道以前不是这样吗?大部分是这样没错,但是在Wide Bandwidth系列他们使用了日本Murata超高音,而在Geometry系列则全数使用Wilson Benesch自家单体.
轻松分辨录音的差异 Wilson Benesch Vector试听
    Wilson Benesch的Geometry系列全数使用自家设计制作的单体,图中的25mm WB Semisphere高音频率响应可达25kHz.
    Vector的设计采用2.5音路,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人家不是2音路,就是3音路,怎麽会搞个2.5音路出来,这0.5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我们试着简单的解释,2音路就是高音和中低音之间,利用分音器的被动元件,以分频点为基准,把高音单体向下延伸切掉,再把中低音单体向上的延伸切掉,让高音与中低音重叠的频率响应顺畅连接.那三音路呢?道理一样,但是分音器多了一个部分,处理中音单体与低音单体之间的衔接,一样截低切高.那2.5音路呢?低音单体向上的延伸依然要切掉,但是中音单体向下的延伸不切断,让中低音往下的延伸一路低到单体的极限.换句话说,Vector的Tactic II 7寸中音单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那个中音单体在哪里?在Vector上面很容易看,就是中间的那颗单体.如果您仔细观察,Tactic II中音与Tactic II低音单体虽然同样是由特殊聚丙烯抽丝、编织,再经固化而成的振膜,但是表面编织的纤维粗细不同,中音单体较细,低音单体较粗.如果我们用分频点来看,Vector的分频点分别是5kHz与500Hz,代表Tactic II 7寸中音单体,最高要负担5kHz的频率,而向下延伸则不止500Hz,而是到Tactic II中音往下延伸至自然衰减.那500Hz的分频点做什麽用?那是让Tactic II低音单体不要往上延伸,影响到中音单体的频段.特别的是,Vector中音单体往上的分频并非使用一般的分音器,而是采用Wilson Benesch特殊的机械分音技术,是靠单体本身的特性与音箱构造达到分频的目的.这也就是说,这颗中音单体是直通设计,而不经过分音器.
轻松分辨录音的差异 Wilson Benesch Vector试听
    5kHz的分频点很有意思,代表Wilson Benesch非常重视中高音的相位表现.怎麽说?人耳对声音相位最敏感的频段在1.5kHz左右,为什麽是这个频率?因为1.5kHz的声波波长,大约和一般人两个耳朵的间距相当,比1.5kHz频率更高,波长就比人耳间距要短,我们会对声音的方向性非常敏感.相反的,比1.5kHz更低,声波波长就要比人耳间距更宽,我们对声音的方向性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敏感.所以,如果喇叭设计分频点摆在1~2kHz,肯定很麻烦,因为只要有一点点相位误差,耳朵马上会感觉到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些相位的错乱与变化,让我们一听就觉得∶「这个声音听起来不真实.」
    好吧,如果1.5kHz是分频麻烦之处,那麽避开它就好.说得简单,您用的单体性能有那麽好吗?所以前面我才会说,喇叭的灵魂在单体,也难怪Wilson Benesch一直投入研发,就是要自己设计、制作单体.从分频点来看,Tactic II中音单体的频宽不仅在分频点的500Hz~5kHz,而是要更宽,这样才能有空间让分音器去滤除额外频率,其性能可见一斑.
轻松分辨录音的差异 Wilson Benesch Vector试听
    Vector的箱体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材质混搭而成,两侧的碳纤维面板,弧线拉得多漂亮,尾巴收在金属制作的龙骨上,喇叭端子与低音反射孔的设计简直是浑然天成.
    Vector所使用Wilson Benesch自家单体,讲究之处还包括磁力引擎.从丝质软半球高音、Tactic II中音到Tactic II低音,全部使用强力钕磁铁.钕磁铁用在高音单体,并不稀奇,取其体积小且磁束密度高之优点,可是Wilson Benesch另有讲究,他们把用了六个小尺寸钕磁铁,采环状排列,单体框架还以金属CNC车制.这六个钕磁铁并不是为了强化磁力,因为钕磁铁本身磁力已经够强,而是为了增加散热面积,金属框体与短号角,也都是用来帮助散热.为什麽散热这麽重要?因为钕磁铁怕热,温度超过90度以上,磁力就会下降,所以良好的散热,维持相对低的工作温度,才能维持钕磁铁的磁力工作线性.同样的散热设计,在中音与低音单体上面更为重要,所以Tactic II内部框体全部都是实心铝合金CNC车制,目的也是为了帮钕磁铁散热.
    来丰铭音响之前,我已经先看到Vector的照片,可是到了现场一看,这Vector比我的想像还要小一些,倒不是Vector真的那麽小,而是摆在丰铭音响开放的空间里面,Vector看起来觉得不大,更何况Wilson Benesch自家Chimera还摆在前面,这麽一比较,Vector更显得小了.感觉不大的Vector摆在大空间里面,有什麽好担心的?怕不够力,没办法展现音乐的气势.丰铭音响的小翁也是艺高人胆大,把Vector和Chimera摆在同一阵线,还坐在相同的位置聆听,这不是要折煞Vector吗?怎麽跟大家伙比呢?不管了,先听在说.
轻松分辨录音的差异 Wilson Benesch Vector试听
    试听时所搭配的讯源为Audionet ART G3唱盘,外加EPX电源供应器,前级则是Audio Research的Reference 5 SE.
    拿出CD准备试听,顺道看看丰铭摆出什麽好料,讯源是Audionet ART G2,外加EPX电源供应器,这是懂门道的搭配,ART G3本身已经够好,加上专用电源,更能如虎添翼.扩大机倒有意思,大多数我会遇到的搭配,都是用德国Audionet,一方面是两者声底很搭,另一方面则是两个品牌属於同一个代理商,店家也乐於如此推广,售後服务更单纯.不过丰铭摆出来的却是Audio Research(ARC),我很少有机会听到Wilson Benesch搭配真空管机,这次来丰铭可算开了「耳界」.
    用了哪些ARC?前级是Reference 5 SE,有些越级搭配了,如果用LS 27价格和Vector比较搭,但是丰铭是为了搞出好声,这般越级一下,是为了探探Vector的实力如何.後级就和Vector价位比较速配了,选择Reference 75,仅仅75瓦能不能搞定Vector?如果是一般居家空间,不超过十坪,Reference 75应该够用,可是丰铭空间颇大,用75瓦来听室内乐小品,问题不大,但是编制一大,後级的控制力就显得虚弱了,像是播放鲁普演奏的「舒曼钢琴协奏曲」,力道催得凶一些,Reference 75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下盘有些混乱,几张CD听过,看到旁边摆着Reference 210,就请小翁帮我换过.
轻松分辨录音的差异 Wilson Benesch Vector试听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75立体声後级放大器
轻松分辨录音的差异 Wilson Benesch Vector试听
    换上Reference 210,这真空管机急不得,虽然功率比起Reference 75提升了大约三倍,可是开机之後还是得要等,我先放一些小品音乐,等待真空管暖机,打算大约十五分钟之後再拿出考试片.在等待Reference 210热机之时,我跟小翁说,丰铭这里的整体声音比起刚开店的时候好了许多,是不是哪里有改变?小翁告诉我,基本上变化不大,但是他用的线材等级好了许多,这次搭配Vector,用的全都是Siltech与Crystal,有些是厂制线,有些是他自己进捆线制作的.
    除了线材之外,小翁透露了一个只有丰铭音响才有的「秘诀」,就是Vector喇叭底下的实心石板.我靠近看了一下,外观和常见的黑金石类似,但是小翁告诉我那叫做岩烧石,对音乐动态提升帮助很大,而且没有副作用.小翁说一般一般常见的黑金石虽然也有提升频宽的效果,但容易让音乐显得生硬,那就是副作用,这种黑色岩烧石则没有副作用.除了黑色岩烧石之外,丰铭另外还有法宝,小翁还有一种米黄色的岩烧石,效果完全不一样,他说可以「把晶体机变成管机的声音」.真有这麽神奇?因为现场没得比对,搬动Vector与底座又费力,我还是回头专心工作试听,这黑色与米黄色岩烧石的神奇效果比较,倒是可以另外找时间来试试看.
轻松分辨录音的差异 Wilson Benesch Vector试听
    小翁透露了一个只有丰铭音响才有的「秘诀」,就是Vector喇叭底下的实心石板,外观和常见的黑金石类似,但那叫做岩烧石,对音乐动态提升帮助很大,而且没有副作用.
    过了约莫十五分钟,我想Reference 210应该已经进入状况,工作温度够稳定了.拿出「舒曼钢琴协奏曲」再试,果然,力道完全不一样,舒曼这首钢琴协奏曲,一开头就火力全开,乐团Tutti轰然巨响,迎来钢琴澎湃的回应,接着是木管群的主题,钢琴再跟着回应,一段安静的旋律交织,在进入高亢的乐段.这音乐精彩,可是音响可就难表现了,要忽然澎湃汹涌,考验着喇叭的动态范围.我要再次强调,动态范围并不是大小声,而是音量最大与最小的对比,如果喇叭大声听觉得吵,小声听又没细节,代表动态范围不够,没办法拉开强弱的对比.用Vector来听这首舒曼钢琴协奏曲,乐团Tutti强奏活力十足,开大音量也不会软脚,强悍地掀开协奏曲序幕,而接下来的木管群就像是绕指柔,软绵绵地唱出浪漫的主题,Vector一样细腻活生,木管群那悠扬的田园风格,有如轻风拂面,对比钢琴一颗颗清晰又晶莹剔透的音符,这不就是舒曼的浪漫性格吗?
轻松分辨录音的差异 Wilson Benesch Vector试听
    一样是「舒曼钢琴协奏曲」,换上阿格丽希来比较Decca与DG录音的差异,Vector的反应很好,DG的录音比起Decca来得刚猛,配上阿格丽希畅快淋漓的爆发力,钢琴强奏的分量更重、更快、更显猛,而猛爆的钢琴,对比後面柔美如歌一般的旋律,阿格丽希比起鲁普更有戏剧性变化,而Vector准确的把两位钢琴家的差异,从录音当中攫取出来,虽然我们回不到录音的那个时空,但是Vector却让我们把这两个时空拉在一起,让两位钢琴家同场较劲.鲁普的触键浑圆大度,绅士一般的浪漫,显得内敛而有省思,阿格丽希却显得热情洋溢,灿烂耀眼.谁弹得比较好?没有标准答案,我经常把这两个版本想成舒曼与克拉拉各自的演奏,这样不是更浪漫?
轻松分辨录音的差异 Wilson Benesch Vector试听
    在丰铭音响,我静静地享受着舒曼的音符,Vector有的是温暖润泽的声底,延伸自然的低频,不仅有厚实的量感,而且反应速度很快,钢琴收束自在,形体尺寸庞大且精巧,那是精致的庞大,展现钢琴应有的尺寸,而不是虚胖软调的低频.关键的中频段一样厚实,而且通透度够高.您可以听听看郎朗与柏林爱乐合作的「普罗高菲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音乐从木管群与弦乐拨奏轻快的开始,接着钢琴怪异的琶音走进来,旋律越显古怪,和声一样奇特,Vector把管弦乐团与钢琴之间的呼应,表现得很好,因为声底厚实,即便和声古怪,也不觉尖锐刺耳,而是仔细地把听觉集中在声音的线条上,分辨奇异的音符.如果这段音乐还配上吵杂刺耳的喇叭,肯定马上听不下去,更不用说集中注意力在奇特的旋律与节奏了.
    听过郎朗,我一样换上阿格丽希,那是当年她与夫婿杜特华合作的版本,EMI的老录音,比起Sony的新录音,一点也不逊色.从Vector身上,我们可以注意到EMI的老录音甚至比Sony更为通透,但厚实度略为逊色.EMI版线条感更好,可是整弦乐群的气势比不上Sony.如果专注在钢琴上面,阿格丽希的钢琴线条感更清晰,触键更乾脆,更俐落,而郎朗的版本则在节奏上面多了一些变化,细部的速度不一样,更有古灵精怪的样貌,而阿格丽希却显得更纯粹,把古怪的音符整治得流畅滑顺.谁比较好?一样没答案,但是透过Vector,我们可以很真实地听见录音的每一处细节,不用担心声音出来对不对,而是专心地关注演奏家究竟透过乐谱要传达什麽样的情绪.
    在丰铭音响一整个下午,我听了不止舒曼与普罗高菲夫的钢琴协奏曲,我还听了贝拉芳提的「Blues」、「悲惨世界」电影原声带、老虎鱼DMM-SACD...等等,Vector真的是「听什麽像什麽」,那不只是表面上的声响重现,当我们从Vector身上获得愈多音乐细节,我们越是能够融入唱片录音时的想像.如果您认为英国喇叭有着厚实温暖的走向,是的,Vector确实够温暖、够厚实,可是Vector同样有着快速的暂态反应、开阔的频率响应与真实的音色重现,把这些优点综合起来,Vector确实不简单,大概除了管风琴之外,没什麽音乐能够难倒它!

关注【HIFI音响】公众平台

    ID:HIFI中国音响网 ID:hifidiy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