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 Research杀手级参考后级Reference75新品上市

来源:u-audio.com.tw 发布者:郭汉丞 版权:转载

以目前Reference系列的产品线来说,旗舰是REF 750,坐拥750瓦大功率,身价不凡,可是入门等级的REF 75,性能真的不简单,它的低频浑厚又有量感,速度也很快,但是依然维持着真空管后级的Q度...

在Audio Research(ARC)家族当中,Reference系列是扛鼎之作,原本入门Reference系列的后级REF150身价不低,ARC也知道许多人想进阶Reference系列,于是推出了REF 75,功率比REF 150少了一半,价格也少了1/3,这下子可真的让REF系列的“入场门票”压低了,更有吸引力,而且是入门Hi End的“参考级”杀手!

ARC REF75
ARC Reference75后级

价格拉低了 却依然非常有料

虽然价格拉低了,可是REF 75依然非常有料,如果我们把150瓦输出功率的REF 150拿来和REF 75一起比较,您就知道为什么REF 75会那么吸引人。一样是全平衡架构,REF 150使用4对KT120功率管,而REF 75使用2对KT120,因为功率管数量减半,所以REF 75的功率比REF 150少了一半。在第一级放大部分,REF 75一样使用6H30,那是Reference系列后级的共通设计,所以直觉的看REF 75与REF 150,这部“参考级入门后级”基本上就是功率管简化的REF 150。

如果我们比较REF 75与REF 150的机箱,您会发现REF 75的机箱尺寸和REF 150几乎一模一样,但是重量不一样,代表内部用料不同。REF 75的重量是21.3公斤,而REF 150是34.2公斤,如果只差那2对KT120功率管,重量不会相差12.9公斤,差别还在变压器部份,因为REF 75只需要输出75瓦功率,所以变压器不需要那么厚重。

还有哪里简化?内部线路配置。REF 150的变压器置中,左右声道分立两侧,是彻底的双单声道设计,而为了更庞大的供电需求,REF 150还有额外的电容群,但到了REF 75,变压器就摆在机箱后方,两个声道的电路板则合而为一,虽然配置也是对称的双单声道,但线路摆在同一块机板上。现在您看出来REF 75“简化”在哪了!

ARC REF75
ARC Reference75后级

面板多了两个錶头

可是REF 75可不全都是“减法”设计,把REF 150的用料减半就成了REF 75,您可以注意到REF 75的外观不一样了,尤其是面板!REF 75的面板多了两个錶头,相较之下,REF 150可就省事多了,面板就是一大块实心厚铝板,中央只有一个电源开关和灯号。REF 75这么“厚工”的面板表头,最直接的功能就是功率显示,当播放音乐的时候,指针会跟着功率变化而跳动。第二个功能则是用来做偏压调整,面板上的旋钮是用来切换所要调整的功率管偏压,靠面板内藏的螺丝调整偏压。而表头的第三个功能就是为了“好看”,ARC自己说这是“复古”造型,这两个VU表头就像是向自家过往的经典器材“致敬”,也增添了REF 75的古朴气息。

其余REF 75的设计就和REF 150几乎一模一样了,譬如电源插座使用20安培规格,所以一般市售的电源线不能搭配,ARC随机有附上自家电源线。还有,Reference系列的交连电容都是ARC自己设计的特殊规格,REF 75也不例外。此外,ARC偏好全平衡线路,REF 75也只有平衡输入,其用意很简单,就是希望用户使用具备平衡输出的前级。如果不用平衡输出的前级会如何?功率会减少一半,您总不希望花钱买了大功率后级,却只发挥一半的功效吧!所以ARC干脆就舍弃RCA端子,只给平衡端子。

拿到REF 75后级的时候,本来没有特别兴奋,可是我听到代理商报出来的价格时,马上就有兴趣了,因为真的是“相对负担得起”的价位带。嘿!这可不是普通的ARC后级,而是Reference等级的后级,我还记得之前听REF 150前身REF 110时,当年搭配了Avalon Indra 喇叭,真是迷死人了!这部REF 75基本上是继承REF 150的新后级,除了功率比较小以外,REF 75几乎直接是抄REF 150,如果用的不是难推得不得了的低效率喇叭,空间也没有大到可以在家骑脚踏车,75瓦输出功率也够使用了。加上REF 75那两个经典古朴的表头,在Reference系列的后级当中,要到REF 250与REF 750上面才会有,ARC这次可真的让REF 75这个参考系列的小老弟“有面子”了。

ARC REF75表头
ARC Reference75后级

面板上即可调整偏压

ARC为了追求真空管机“足够”的功率,他们习惯采用推挽设计,REF 75也不例外,可是推挽线路如果偏压不准,容易产生交越失真,因此REF 75设计了方便的偏压调整装置,就在面板上,也不需要外接电表,直接看REF 75面板的表头就可以,这部分建议用家使用一段时间后,定期检查偏压状态。调整偏压不能急,至少让后级工作至少半小时,然后再来调整,这时候的真空管工作温度相对稳定,调整偏压也才够准确。

试听REF 75我先拿Admonitor Silver Reference来搭配,前级用的是ARC自家的LS27,讯源则是Audiomeca转盘与DAC,线材则是全套Tromba。推Admonitor的难题是低频,这是书架喇叭,效率不高,低频如果没有很好的控制力与量感,很容易让喇叭的高频飙出来,当年我选这对喇叭当作编辑部的参考,就是要轻松试验放大器对低频的控制力,而这对真空管机来说,考验更大。

强调重量、速度、透明的现代管机

为什么低频控制力对真空管机来说更困难?因为真空管机本身的阻尼因数不容易提高,以REF 75来说,阻尼因数也仅有8,一般市面上就算输出仅35瓦的晶体机,大概阻尼因数都可以做到50以上,真正大功率晶体机很多还做到破千的阻尼因数,可是真空管机就算到了两百瓦,阻尼因数还是不高,这下子可真的直接“考试”了?

拿效率比较低的Admonitor搭配REF 75,推得如何?比我预期的还要好,原本我担心REF 75阻尼因数较低,低频会比较拖拉,可是ARC标榜High Definition,他们不会喜欢软绵绵的真空管声调,而是强调重量、速度、透明的现代管机,搭配Admonitor推出来的低频也是有密度、有重量、清澈通透的样貌。听马勒的第一号交响曲《巨人》,第四乐章惊天动地的世界末日,波涛澎湃汹涌,定音鼓不时催促,彷彿闪电雷鸣,这些音乐如果重播时没有速度,就缺乏震撼力,没有密度,就拉不出紧张的气氛,随之而来宛如天堂的第二主题,就对比不出如梦似幻的气氛。

ARC REF75
ARC Reference75后级

低频在沉稳中带有Q劲

我听的是谁的版本?Michael Tilson Thomas指挥旧金山交响乐团。毁天灭地的场景,光用Admonitor催起来还是不够强烈,那不是REF 75不够力,而是喇叭本身的限制,这毕竟是一对书架喇叭。我想换个真正大型喇叭来试试看REF 75的身手,虽然REF 75已经是“最便宜”的Reference系列后级,可是身价还是有的,相对便宜的价钱还是要个几十万,如果推不好大喇叭,那还是有限制的,所以REF 75的“第二阶段”试听,换上了Dali Epicon 8,一样听Micheal Tilson Thomas指挥的马勒第一。

换了Epicon 8,REF 75更显生龙活虎!是Admonitor太难推了吗?是的,比较上来说,Epicon 8比Admonitor还难推,因为Epicon 8拥有两个8吋低音单元,低频量感手到擒来,丝毫不费力,可是向下延伸的低频要控制得好,那就比Admonitor还难了。同样听《马勒第一号交响曲》的第四乐章,毁天灭地的末日由铙钹破金掀起,定音鼓猛力敲打,铜管群火力全开,一层又一层地反覆鎚打,猛爆的声响加上紧张的弦乐,导奏火力全开,冲杀进入第一主题彷彿力竭,却又再度拉起强劲的力道。REF 75推出Epicon 8的低频量感,沉稳之中带有Q劲,彷彿雷声一般的定音鼓,份量十足,而且力道的变化非常逼真。

马勒
《马勒第一交响曲》

从第一主题要进入第二主题之前,定音鼓由重而轻,REF 75把这一段表情掌握得很好,那低频的份量逐渐消煺,因为紧跟着第一主题的第二主题,打击乐和铜管群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只有弦乐拉奏宛如天堂一般的音乐。是啊!这就是马勒,他总会把我们逼到绝境之中,彷彿一切都没有希望,却又把我们拉到天国一般的境界。可是在第二主题后半铜管与打击乐又进来了,即便在宛如天堂的境界中,末日的阴影还是如影随形。在马勒的轻与重之间,REF 75把Epicon 8驾驭得很好,第二主题如烟似雾地消散而去,世界末日的主题又回来了,由轻而重,从无到有,短暂的宁静马上又进入恐怖的末日风暴,REF 75推着Epicon 8,那两只8吋低音单体剧烈地晃动着,看似快失控了,但那低频的力道依然强劲,剧烈震盪着聆听者的心灵。

尾韵收圆的弹性具丰润感

作为真空管机,REF 75的性能真的不简单,它的低频浑厚又有量感,速度也很快,但是依然维持着真空管后级的Q度。同样推Epicon 8,我还与Moon的大功率晶体机比较过,Moon推起来的低频更乾净、更快速,您可以感受到晶体机的犀利凌厉,而在REF 75上面,低频段的强悍程度略逊于大功率晶体机,可是尾韵收圆的弹性,则多了一分丰润感,我想这就是真空管后级的魅力,也因此ARC这么多年来依然维持製作真空管机的传统吧。

大场面难不倒REF 75,换上室内乐小品来听。咦?连马勒都能过关,干嘛还要听室内乐?推挽线路的后级虽然可以克服真空管机功率较小的问题,可是推挽线路的交越失真,很容易影响声音的纯净度,所以大功率考不倒REF 75,它能表现好“百炼钢”,换上室内乐则是要考验REF 75的“绕指柔”。我选了一张相对比较老的录音,巴伦波因、杜普雷与祖克曼合作的贝多芬钢琴叁重奏全集,不过这是最近的“全集重发”,重新处理过后的版本背景相对干净许多,而且,标题虽然是贝多芬,这9 CD一套的贝多芬全集里面,竟然藏着柴可夫斯基第一号钢琴三重奏,而我听的就是这首曲子。

贝多芬
《贝多芬钢琴三重奏》

这首曲子迷人在哪?完全是浪漫晚期美得无法形容的气氛,如果您的音响器材“不浪漫”,恐怕会听得有些不对味。什么叫做音响器材不够浪漫?就是真实之中还要带着一些不真实,写实之外还要写意,REF 75在这方面的表现确实迷人。怎么样写实之外还要写意?这首a小调钢琴三重奏从钢琴开始,固定的旋律彷彿波浪一般,大提琴跟着唱起如歌一般的主题,小提琴随之呼应,当小提琴与大提琴对位交织之时,钢琴则在底层好像汹涌波涛一般,摇晃着对位的弦乐,随后钢琴接手主题,小提琴装饰着钢琴,大提琴变成底部摇晃的声浪。

Hi End入门级杀手后级

奇怪,我怎么都在写音乐,这不是REF 75的评论吗?来,让我们回归REF 75的听感,这张录音时间稍早,所以录音本身带有些许毛边,那是早期类比录音转成数位之后不可避免的瑕疵,而且录音动态对比也比不上现代的录音,这些录音本身的问题,在REF 75身上都听得到。没错,您可以感受到录音本身的久远,但是REF 75把音乐的层次肌理有血有肉的呈现。

我专注在音乐上,不禁想着巴伦波因弹奏钢琴的神态,杜普雷与祖克曼为在钢琴旁边,为了把大提琴与小提琴录得均衡,拉奏大提琴的杜普雷应该是坐在一个木制平台上,位置较高。REF 75在写实的能力上,就是这么真切,即便是老录音,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录音现场的细节,可是浪漫之处在哪?大提琴,REF 75表现大提琴真是魅力十足,雄浑与张力并陈,在激情的乐段当中,我几乎要想见杜普雷在录音室与巴伦波因四目相接的情境了。

以目前Reference系列的产品线来说,旗舰是REF 750,坐拥750瓦大功率,身价不凡,可是入门等级的REF 75,虽然只有老大哥1/10的功率,可是Reference系列那种“既真实又浪漫”的音乐表现能力,输给老大哥的就是功率了,或者我们该这么说,REF 75有着ARC参考等级的正宗血统,在音质音色上是不折不扣的Reference,如果您并不追求“无坚不摧”的驱动力,却更要求音质的美感,那么REF 75绝对是性能价格比超高的“Hi End入门级杀手后级”。

ARC
ARC Reference75后级

器材规格

形式:真空管后级放大器

输出功率:75瓦 x 2声道

使用真空管:KT120 x 4支,6H30 x 2支

频率响应:0.7 Hz ~ 75 kHz

输入阻抗:300k欧姆

尺寸:483 x 222 x 495 mm(宽x高x深)

重量:21.3 kg

进口总代理:钛孚音响

关注【HIFI音响】公众平台

    ID:HIFI中国音响网 ID:hifidiy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