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无争的艺术创造者 极致不极端Ultrasone Edition 8

来源:bbs.imp3.net 发布者:好闹 版权:转载

迄今为止,只要是提到对耳机音频领域贡献较大的几大品牌,回答中都往往离不开德国的几大耳机厂商,实际上,其对音频领域的贡献也是大家...

  迄今为止,只要是提到对耳机音频领域贡献较大的几大品牌,回答中都往往离不开德国的几大耳机厂商,实际上,其对音频领域的贡献也是大家目共睹的--首先,谈到名声远播的,无非为Sennhaiser与Beyerdynamic;而谈到制作工艺,德国人一向对其产品的工艺精度精益求精,也丝毫不会有落后于日本工艺制造技术的趋势,这种态度也完全可以从其高端音频产品之中显现出来;倘若要说到工艺与声音兼具俱佳的,那也一定不可以落下这个同为四大耳机厂商之中森海塞尔、拜亚动力的德系耳机品牌--Ultrasone(极致),它也算是另外一个德国耳机产业巨头,只不过相对前两者而言,其品牌传播度,并没有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另一方面,极致也是只专注耳机产品的制造与耳筒声学技术积累的专业音频厂商。据我所知,极致的耳机产品也相对受专业市场的青睐,其耳机也大量被国家电视台所使用,而一般的产品型号也有着对应的专业PRO版与限量版,是属于一家较有特色、侧重于专业市场的HI-FI厂商。当然,这样的极致也同样针对随身HI-FI市场有所毕露,只不过,从售价方面来看,并不是那么讨好。下文要说的Edition 8(钌金限量版NO.361)就是Ultrasone目前的旗舰便携耳机。
 Ultrasone Edition 8
  有着不错的低频质感,分明的下潜层次,不是过于凸显弹性的表现风格,属于强大冲击力的低频风格;具有一定厚实感、丰满度的中频,人声比例较大,齿音稍多,与乐器分离度较高;高频有着非常不错的延伸,以及足够丰富的泛音细节;
  总的来说,Ultrasone Edition 8不属于大家口中常常提及的“金字塔”三频均衡的分布方式,而是稍偏中上盘走向的“绝对”量感分布,整体声音有着不错的明亮度,三频是属于强调能量感下手方式。不适合一些对于声音整体要求呈现出自然、温柔风格的朋友,ED8则恰恰相反,是属于一种较为刺激、不失润泽的声音风格,整体个性异常突出,具有明显的再创造痕迹与个性。
 Ultrasone Edition 8
  回到外观来看,限量钌金版相比普通版要少一分抛光质感,而多了一份细微磨砂金属感,限量版的耳机外壳镀有较为稀少的钌金属。耳罩原材料则是采用埃塞俄比亚羊皮制成,发声单元大概置于佩戴时的耳垂部分,导音结构与官方反复强调的S-Logic Plus(原音临场技术)的设计初衷有一定的联系。
 Ultrasone Edition 8
  把眼光集中在腔体构造上--ED8为了保证优质的隔音性,耳垫采用埃塞俄比亚羊皮,腔体也是采用全封闭罩耳式,在声场方面虽没有一般开放式耳机宽敞,但隔音性相对更加优越,不比SONY NC033的降噪体验差。虽说是便携式耳机,但能够完整的把你的耳廓包围进去,长时间佩戴也不会出现不适的压耳感,同时,也不易形成传统封闭式耳机声音发闷的听感情况,整体还是较为通透,这几点还是非常满意的。
 Ultrasone Edition 8
  Ultrasone Edition 8具有40毫米三重低频导管钛金属铷磁铁振膜单元,阻抗30欧姆,灵敏度为90db。
  虽从参数上来看,极致ED8的镀钛单元尺寸与SONY MDR-CD900ST一般,直径同为40mm,但两者的体积大小与便携性差距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进一步,两者所诠释的音乐再创造风格也是截然不同的,后者更加忠实于还原音乐的本来面貌,而前者则有如一个不愿被传统束缚、脾性大、独断单行的艺术家。
 Ultrasone Edition 8
  再从阻抗上不难看出的ed8较为难以搭配的脾性了,回顾一下,历史上日系的SONY R10、ATH-L3000,德系的歌德PS1000与同为极致门下的ED9,它们的阻抗实际参数来看来都是较小的,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他们就真的不需要好的设备去驱动、磨合了。反观,正因为它们阻抗小,才会对前端设备更为敏感,这类的设备相对更难搭配、融合。(这也是用眼睛发烧容易走进的误区之一)而ED8就为这其中的一员。
 Ultrasone Edition 8
  就因为考虑到ED8具有较强的个性、针对性与较差的器材宽容度,所以,在去了解ED8个性此环节中,有花时间去慢慢琢磨。过程中,为了让ED8的个性更加鲜明,呈现出更加真实的极致,也为它找了一个音染较小的伙伴SONY PCM-D50,而事实也证明了如此选择是较为正确的,这里就先卖个关子,详细情形会在下文为大家慢慢说明.
 Ultrasone Edition 8
  极致--奏鸣曲
  Artur Rubinstein 《贝多芬奏鸣曲 悲怆》
  这次的贝多芬奏鸣曲--悲怆,不同于上次测试对比的李云迪、Artur Rubinstein版本,此次的试听版本同是朋友的推荐,Annie Fischer手下的贝多芬,听说这个女钢琴家很不屑罐装收录音乐,认为这样会影响艺术家的灵感发挥、阻碍艺术内涵表达与破环了音乐作品可能随机出现的神秘感或是灵光再现,所以传世作品并不多见。这里就不再多说音乐背景,谈谈本人对于此作品的鉴赏--相同的作品,这位女钢琴家手下的贝多芬与李云迪在感情层次处理上面有着根本的区别,前者起伏更加明确,而其同样也具备  高超的钢琴语言的演绎,有着不输于李云迪的演奏技法。如果你认为Annie Fischer因为是女性的缘故,就会把处理较为接近娇柔的贝多芬式浪漫主义风格作品形态的话,那么就会贻笑大方了。其实,Annie Fischer有着比Artur Rubinstein和李云迪更加富有力道的键击度,造成整体作品富有明确的虚实感与强大的生命力。对于贝多芬创作中想表达的内在主干骨架,Annie Fischer并没有直接去细致刻画,而是绕过直接刻画的手法,用忽明忽暗的钢琴语言慢慢使其感情被动流露出来,有点欲擒故纵的感情处理嫌疑。但就因如此,才让人听的不痛不痒。不做作、不刻意修饰--就是Annie Fischer的演奏风格,虽说她的演绎并没有接近我心中那个较为正统的贝多芬,但她的作品也无疑为百花齐放的贝多芬奏鸣曲演奏风格中增添了一份纯度较高的明朗色彩。回到器材表现,作品当中同样运用了大量的钢琴震音与和弦的分解,这点难不倒富有能量感的ED8,在力度以及残响上面都有着满意的表现,通过第二乐章的简单回旋曲式柔板与第三乐章相对复杂的回旋曲式中不难了解,ED8对于钢琴还原上不存在明显的短板,对基音泛音比例把握没有明显失调,能够很好的把握该作品的层次、处理情感曲式变化起伏,但相对很明显的缺点也有--缺少较为中正的古典乐器音色,详细会在下部分涉及较多古典乐器的大编制乐类中提及到。
 Ultrasone Edition 8
  极致--空灵
  Cicada 《Pieces 散落的时光》
  Cicada,如果经常关注独立音乐圈的音乐发烧友应该会知道这个NEW AGE乐团,这是一个由大提琴、小提琴、钢琴、民谣吉他,四件独奏近未来古典编曲方式呈现的作品。其作品也是较为新颖的现代音乐体裁,而乐团之所以取Cicada(蝉),作为团名也是有如他们口中所说,“人们觉察到蝉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听到了他们的声音,而不是看见其形体”。
  其乐器阵容较为简约,编曲方式为四种不同的乐器呼应。回到器材表现中,在小提琴音阶直至其高音域时,ED8发细的线条感仍然具有上佳密度表现,并在控制力方面也完成的出色,使听者不用过份担心到某种程度就会出现处理的不顺滑或是发生毛刺的听感感觉。这点是难能可贵的,对于高素质耳机也是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同为线条感的吉他和弦分解明确、到位,基本让人有满意的效果;大提琴的拨弦有着明显的下潜与弹性表现,以及随着音阶变化发生的明显的结像感变化。至于民谣吉他方面,有一定的共鸣箱感。整体来说,乐器在传真度的各项指标上面都呈现出一个大概了,并具有着强烈的场感。
  在此类NEW AGE中能够表现出强烈的场感,找不到明显短板之处,是比较让人满意的还原,只不过整体色感还是存在相对的不适应。
 Ultrasone Edition 8
  极致--容量
  泽野弘之 《机动战士高达unicorn》episode3「拉普拉斯的亡灵」
  此环节就使用泽野弘之为《机动战士高达unicorn》所配乐的大编制现代交响作品作为测试音源,其实,该作品这也可以说是属于ACG的一部分,只不过是较大规模的ACG编曲。
  此首作品,分为三个不同音乐层次的乐章
  第一乐章 急促的快板
  前小段比例较大的定位鼓空间感表现不错,紧接着后小段,较大比例的弦乐组并未影响、掩盖到定位鼓的定位的位置与残响细节等空间感的表现。而从大小比例中,不难听出ED8刻画出了不错的乐器规模感。其中,弦乐组与定位鼓之间有着明显的空气感,从小提琴与大号、定位鼓乐器的摆放位置中也可以了解到,ED8有着不错的纵向声场与纵深。而如此的声场之中,乐器高低、前后的不同,很容易的制造出了明确的乐器空间感定位与强烈的空气感。通俗来说,ED8会清楚的告诉听者,乐器的位置在哪?发声质感、音色与形体如何?基音泛音比例大小差距?规模怎样?这环环相扣的几点,对声音整体“传真度”的表现有着更上一层的升华意义。而这几点要刻画的到位,也应该是高素质设备所要具备的。
  第二乐章 更加紧张、急促的快板升华
  第二乐章的韵律感相对第一乐章更加急促,前段属于大号与弦乐的简单回旋曲的谱曲形式 ,在ED8的表现下,两种截然不同结像感的乐器、分明的规模组如实呈现出来,能够把此种音乐问答方式呈现出不错的音乐氛围感,在此乐章末尾的的大提琴碎弓演奏中,质感明确的基音与残响丰富的泛音,再加上相对前乐章较快节奏感的现代架子鼓,都有着不错的层次感刻画能力。相对第一乐章来说,有着非常有力升华诠释。
  第三乐章 相对舒缓的柔板
  相对舒缓的弦乐组碎弓与渐强的大号变化,现代鼓与电吉他的融入,让此乐章多了一份狂野,并没有使整首作品不协调,而更加富有活生感。D50如实的提供给ED8精确的声音输出,ED8的表现也不负众望,鼓蝶、吉他、大号、圆号、弦乐组,每种乐器各司其职,都能处理出不错的形体感与音程完成度,ED8已经做到了分离度高的同时,不失乐器呼应程度的准确拿捏。也许这就是D50+ED8的独特融合效应。
  欣赏完这对组合的对于交响乐类的诠释,有很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触,也许就像泽野弘之所想要为其听众传达的音乐本意一样,“真正的音乐,是发自内心、充满诚意的!”
  在随身设备当中,D50+ED8在容量上已经达到基本满意的声场效果,更重要的是在具有着不错的层次划分能力。倘若要说的更精细一点的话,ED8缺少一定古典乐器所需的中正音色,相对Sennhaiser与AKG的风格,会在整体感觉缺少一种更加适合古典的音色表现,ED8相对前两者就显得并不是特别古典化了,甚至觉得很刺激,对比Sennhaiser HD600和AKG K701,更加能够看清他们对于古典乐器音色之间的区别,这与各家对于调音底蕴有所不同理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仔细考虑,其实,造成它刺激的因素分为两种--其一,为分布方式,ED8有违背一般“金字塔”分布方式的三频均衡,所以这样的高频能量感是相对于前者过于犀利的;而其二,强调方法的不同,极致耳机本身就非常强调整体三频的能量感。
  ED8对于大编制交响乐类有着不错的把握适度、强大的分析力和较高的三频完成度,除开这些,ED8同时具备封闭式耳机当中相对较好的通透度,这点也是对该乐类回放要求较高的一点。一句话来说,D50+ED8的搭配,不会输于一般台机系统上的耳机感染力程度。
  跳出来审视,诠释古典方面音乐出色的设备,回到泛流行音乐层面来演绎,也应该是有模有样的。众所周知--古典音乐对设备的录放水准很高,我相信能够适应较为广泛古典乐或是各种NEW AGE乐类表现的器材,回到泛流行乐类上来演绎,也绝对会有着不俗的表现力。
 Ultrasone Edition 8
  极致--ADELE
  Adele 《Rolling in the deep》
  格莱美宠儿的名作--强调唱腔冷峻感以及编曲节奏感,具有着典型的爵士、Blues色彩的作品。
  编曲开头的吉他拨弦基音具有较高的传真度;人声随吉他拨弦渐出现,两者具有良好的空气感;再是强调作品主干--节奏感的爵士鼓的融入,爵士鼓在ED8上面表现出不错的力度与反馈感,这里反馈感,不同于传统SONY如今的弹性低频风格,是一种强调力度胜于弹性的调音侧重手法,比较独树一帜。再是手拍琴和钢琴的气氛渲染,编曲到此,乐器在泛流行之中已算的上是丰富了,此时的ED8,仍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多重乐器演奏与定位,临阵不乱的把握了整体的乐感,伴唱有着明显的规模感与空间感。ED8表现Adele冷峻中不失穿透力的嗓音不失特色,人声与乐器编曲层次感分明。
  总的来说,D50+ED8已经能够很好的表现出此首作品有所需的两大音乐组成结构--人声冷峻感与编曲节奏感。
 Ultrasone Edition 8
  极致--狂热
  The Pretty Reckless 《Since You're Gone》
  编曲开头的架鼓吊嚓Solo,其质感极具本色金属光泽感,聚焦不错、基泛音比例控制恰当,不会出现较散的结像感。电吉他基音震动次数等细节明显可闻,架鼓具有不错的能量感与大小鼓定位、空间感以及强烈发声规模感。至于嘶吼方式的烟嗓,也能够很好的融入在乐器之间呼应。
  ED8把这类略接近黑暗风格的摇滚乐表现的相当到位,这首摇滚作品所需要的能量感、编曲结构表现形式,都表现的恰到好处、有条不紊。
  当然,这都建立在你是摇滚音乐刺激、狂野风格的憧憬者。
  以上曲目基本都是较为强调节奏活跃感为主的风格,对于以整体强烈能量感着称的极致,在其作品表现力方面可以用两个字形容--“过瘾”。
 Ultrasone Edition 8
  极致--冷艳
  中岛美嘉 《雪の华》
  在诠释中岛美嘉这位冷艳歌姬的作品,首先,这个组合能够很明确的显示出歌者的声线颜色。其次,也不会因为整体声音偏冷而出现人声偏薄、生硬的听感,而在此基础上,歌者的喉音、与换长气息、偷短气息等细节,都拥有了一种较为自然的歌唱演绎,而对于歌者声线最重要的两个主题特色--假音与前面所提及的音色,前者在ED8上,更是表现出了与实音不同的厚薄度层次感。综合来看,ED8演绎此类人声确实有着惊艳的表现。(在上一篇关于K374的分享文当中,也提及了如何搭配出适合中岛美嘉类冷艳音色的方案参考,在此就不再多作说明了。)
  因整体声音有着不错的明亮度,所以,对于编曲之中弦乐质感与音色方面的表现是不用过多担心到位不到位的情况,实际中,ED8也基本表现出了吉他、弦乐该有的线条感与空气感,绝不会让听者感觉该乐器拥有晦暗厚重的质地;钢琴泛音也很丰富,细节之处富有韵律起伏。整体编曲表现不会表现出一般器材因多方面因素而造成或多或少的乐器拥挤、乐器之间质感不明确和空间感不强烈等一些问题。
  既然如此,肯定会有人问既然能适应以上的人声特质,那么,这样的整体效果是否能够适应部分厚实型男声的表现?下面则会使用陈奕迅的经典曲目,来考验ED8是否有着鱼与熊掌都能兼得的双面性。
 Ultrasone Edition 8
  极致--厚实
  陈奕迅 《圣诞结》
  众所周知,陈奕迅从来不以过多的歌唱技巧来哗众取宠,其辨识度高的声线其实就是他经久不衰的情感传达利器。ED8表现其声线,具备一定厚实感、强烈的口型结像感,以及丰富的口水音,但在表现当中存在一定的齿音,但这也不失让结像感更加清晰,并没有涉入控制失误的范畴之内。同时,此作品开端的钢琴录音小瑕疵,也在D50+ED8下显露无遗。整体来说,ED8把歌者朴实而又深情的声线描述非常到位,无论是煽情的喉音、厚实的气息还是娓娓道来的颤音,能都好的表现出陈奕迅独有的中低音域特色。
 Ultrasone Edition 8
  极致--婉约
  alan 《涙そうそう》
  这首歌曲也是比较着名的岛歌之一,此版本为阿兰翻唱的版本,在编曲方面有过改动原作的痕迹,不过主调基本保持一致,只在歌者诠释方式上面存在较大的差异。ED8能够很好的适应阿兰虚实声线的转换,D50+ED8的搭配,相对于801下人声不够近,整体感觉也相对前者要“肉”的多,这里的肉意思就是感觉倾向于人声的演绎染色过多,D50下的ED8把吉他线条感的泛音渐消的韵律感表现的相当到位,整体比搭配801刻画的更加刚劲 精准!而后者要在人声染色上要更加具有感染力,但乐器还原力方面的表现却要相对逊色一些。总的来说,也无非就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器材表现力问题。
  可见,ED8对于男女声的诠释没有出现强烈的挑食性,都有着一定的感染力,女声尤佳。
 Ultrasone Edition 8
  极致--“痒”
  黄龄 《痒》
  来自上海的才女,将中国传统式民乐的二胡、古筝、马头琴、琵琶与萧等极具民乐氛围感的乐器融合到传统流行音乐中低音鼓所渲染的流行氛围感之中,两种说似传统的乐器表现,在整体编曲中却碰撞出新一番的独特混搭曲式。其中,加上黄龄自身拿捏充分的演唱技巧与较高的声线辨识度,整幅作品,D50+ED8以忠实还原的手法呈现出来--人声具有较强的毒性与侵略性,而编曲乐器方面的表现也是令人满意的。注意,这里所说的“毒”,并不是前端器材性的毒,而是歌者歌唱技巧到位、母带处理、后期混音都有着俱佳的表现,而D50只是负责让这些东西如实呈现出来而已,与绝大部分国产音染设备截然不同,前者搭配起来,整体听感确实要更精准、不恭维的多,对于作品其中穿插的古筝和琵琶,线条感更为之明确;基音与泛音比例也能把握到一个恰当的程度。而后者相对来说,具有统一性的恭维柔和听感之意,当然,也不否认作品前段二胡刻画的相对前者更加具有的一定厚度形体感与婉转传达之意。不过,这无非都是属于萝卜白菜各喜各爱的范畴话题,不过,个人更加倾向于前者的刚劲、精准之意!回到音乐本身,一句“多想多想有谁懂得欣赏,只等只等有人与之共享”,倒还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前句有如孤芳自赏的香花,后句有令人不禁萌发怜悯之意,两句分别出现在“斜阳”与“云窗”的名词后缀当中,足够明确了此歌想要表明的主题——矛盾纠结之痒。如此之痒,在D50+ED8的诠释下,偶尔会让沉溺在中国传统式乐器编曲之中的听者,不经意间,已从词句当中被黄龄挠到这瘙痒之处!
  从这些听感情况当中也不难看出,本身情感演绎到位的作品,人声靠不靠近,根本不会影响到整体人声表现出的“人情味”与感染力。过多的染色方式或是程度,反而只会让听者树立不正确的听音观,从而使其对传真度的认知变得越发模糊。
 Ultrasone Edition 8
  总的来说,极致ED8对于人声的诠释,截然不同于铁三角家从以往的“浓妆浓抹”到如今的“浓妆淡抹”的变化,或是传统的东瀛渲染手法,ED8的人声渲染保持基本一致,也更加恰如其分--不会出现染色过多,使得人声妖艳;也不会缺少一份,而使得人声平淡无奇,缺乏渲染力与感染能力。ED8的人声染色上不算极致,也不能极致,是有考虑到耐听度的缘故,ED8算是有着一个较为恰当的平衡点。综上所说,极致ED8上的D50就向在告诉你,本身质量非常高的作品,“我”只想还原最真实的本貌给你。而ED8则会急着向你证明其三频有着多么完美的表现,简单例举一个例子,如果说IE8的低频是一种极具“森海式”辨识度的亮点,那么,ED8就像一个蕴含强大三频能量感的发光体。前面也提及过,ED8的三频不属于“金字塔”状分布的三频均衡法,而是属于较为绝对的三频均衡分布方式,其三频争先恐后得想要呈现在听者面前,这种三频呈现方式,也是极致的一大声音风格辨识度。
 Ultrasone Edition 8
  虽然,低阻的大耳机在市场上不少见,但其多数都并不好控制,而随身设备也大多缺少相对较好的声音控制力,就算搭配较好的耳放也可能得不到理想的效果,从而只能迫使自己转战于大功率的台机耳放战场上去。而ED8则从耳机本身这一根本上来考虑并解决了这一推力问题。下面将会以个两个控制力较好的随身播放器进行对比,分别为前段时间刚刚写过的Iriver Astell&Kern 100与SONY最新旗舰Walkman F800。
 Ultrasone Edition 8
  F800与AK100表现大编制乐类都相对较为吃力,AK100的横纵只是稍好于F800,纵深方面的差距并不明显,不过前者在泛流行人声的表现上要更具有厚实感和感染力,这与SONY对于流行音乐的调音经验有着密切联系,另一方面,AK100的整体明亮度则要好过于的F800,其高频部分的泛音较F800要更加丰富。倘若说F800是想要凸显低频弹性、下潜;那么AK100则要强调的是低频的能量感与高频较强的控制、较好的延伸。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再创造,就犹如HD650相对于HD600更加在乎交响乐当中低频氛围感乐器的渲染,而HD600则更加倾向于该乐类当中,弦乐组的线条刻画,如此理解应该更容易知道两者在ed8上表现出的风格定位与差别了,嗯!既然如此,两者风格造成的适应乐类也就相对比较明显了,AK100+ED8,对比F800更加适合NEW AGE和弦乐类的表现,而后者搭配风格似乎更加符合泛流行需求的普遍听感。
 Ultrasone Edition 8
  传统随身便携播放器驱动ED8的效果,相对砖机来说,会缺少明显的音场规模、整体能量感与三频平衡度的,其他一些较为不明显的差距也几乎都与推力、控制力有关--低频相对缺少一定能量感、大、小鼓力度相对不明确,人声口水音不丰富、整体声音结像感不清晰等。虽说ED8具有较低的器材宽容度与有限的指定范围,实际中,与推力较小的便携设备搭配,也能保证一定的三频能量感,整体不易出恶声,这也是ED8非常明显的优点之一。只是相对大推力设备存在着能不能获得更好的三频平衡度、能量感、完成度与风格倾向的个人问题。反之,不推荐大家使用喂高阻耳机的耳放搭配便携设备去推ED8,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易出现较“冲”的听感(暂时可理解为造就恶声的听感代表之一)。且如此下来,还会面对更多的搭配问题,就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前端+耳机的个性搭配考虑范畴了。而对于个性强烈的ed8,尤应慎重找伙伴!所以综合考虑,比较不推荐大家搭配这类的耳放设备。
 Ultrasone Edition 8
  ED8在搭配一些砖块机出街,在随身设备声音素质方面也绝对算是王者级别的范畴之中,它的声场规模绝对不是一般随身搭配能够比拟的,而从乐类适应面来说,ED8也是具有着较“杂”的适应能力;从价格方面涉入,在这个用料和做工上相对花费更多成本的限量版,对于音乐发烧友而言,性价比三字就会稍显附和了,其中未免也有太多分崩离析的诱因。而据我所知,普通版也差不多接近10000左右的价钱,这显然也不是一般随身音乐爱好者所能够接受的。所以,极致相对其他耳机厂商才一直销量不佳。然而抛开价格来想想,ED8的确有着的它独特的“极致”魅力--极致的用料做工、极致的佩戴体验、极致的声学技术、极致的三频素质与极致的整体调音风格,这几点也不失为我们平常衡量一个好耳机的参考标准。同时,ED8也绝对不是一个虚有其表的耳机,虽说本人无法改变对ED8有偏见的发烧友,但从客观层面切入,ED8就是如此不一般,其他的便携耳机还真不能替代它的位置,不管是在三频完成度上,还是独特的音乐性方面。
 Ultrasone Edition 8
  之所以在文中只进行部分风格定位,并没出现价位相近的大耳机素质对比的行为,是有考虑到在根本定位上就不一样,对比起来自然是没什么意义。

关注【HIFI音响】公众平台

    ID:HIFI中国音响网 ID:hifidiy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