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D Evolution音响系统强力登场

来源:http://feature.u-audio.com.tw 发布者:郭漢丞 版权:转载

TAD从Reference系列开始,一路到Evolution系列,等待了约莫十年的时间,在Andrew Jones的领导下,这支由Pioneer支持的跨国音响技术团队,从音箱一路到“插电”的音响,TAD已经是从头到尾都能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音响系统。

TAD从Reference系列开始,一路到Evolution系列,等待了约莫十年的时间,在Andrew Jones的领导下,这支由Pioneer支持的跨国音响技术团队,从音箱一路到“插电”的音响,TAD已经是从头到尾都能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音响系统。

发表Evolution系列全套新品

2012年TAA音响展前夕,台湾先锋举办TAD新产品发表会,TAD的Andrew Jones亲自解说。发表会分两场举办,第一场是针对专业音响媒体,第二场则是邀请经销商参与。Andrew Jones的简报非常有料,绝对不是拿出技术规格和新材料,就说自家喇叭好得飞天钻地,而是实际拿优质录音来告诉我们究竟追求Hi End,到底该“听什么”?

Andrew Jones说TAD一开始只做音箱,可是十多年前他到TAD的时候,各种产品线的雏形与蓝图都已经在他的脑海裡,只是需要时间一步一脚印地投入研发。2012年的Evolution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在过去三、四年间,一样一样慢慢地推出,到2012年才真正全员到齐,成为完整的音响系统。

今年TAD发表的Evolution系列包括Evolution One音箱,前级C2000则是附带USB DAC功能,后级则有两款,一部是M2500两声道后级,每声道输出500瓦(4欧姆负载),另一部是M4300,共有四声道输出,每声道300瓦(4欧姆负载),由AJ亲自介绍。

自己撰写USB非同步传输驱动程式

AJ的产品简报从C2000前级开始,他说这部C2000增加的USB输入,可以方便搭配电脑与网路使用,不过为了追求高音质,USB输入可支持到24bit/192KHz,而且是非同步模式传输,不仅如此,AJ强调TAD的USB输入并不是采用现成的软件,他们自己撰写非同步传输的驱动程式。

C2000内建的DAC也不是普通的DAC,现场另外摆放着高阶TAD D600 SACD,AJ说C2000的DAC部分当然没有旗舰那么讲究,但是DAC除了数类转换芯片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元件,就是石英振荡器。AJ说石英振荡器的功能用在校正时钟部分,他们找到一家日本专门做军用卫星的公司,提供非常精确的石英振荡器,相位误差与噪讯很低,这样就可以让时基误差(Jitter)降到最低,这部分C2000与D600用的元件是一样的。可见C2000的USB DAC不只是“外加”的功能,而且是非常认真设计的。

关于产品,AJ讲的很简洁,譬如M2500后级虽然“份量”比不上旗舰,可是M2500与C2000都一样,机壳都是实心铝合金直接CNC切割,上下半部合起来构成强壮的机壳。M2500看起来不很大,但却具备每声道500瓦输出功率,AJ说里面用的是交换式电源,所以是Class D放大。他说很多人对Class D有所误解,认为Class D就是数位放大器,市面上确实有许多平价D类芯片直接让PCM转为PWM,那是数位放大器,但TAD的设计不是如此,整个放大过程都是类比。与M2500一同推出的还有M4300,代表4声道X每声道300瓦。奇怪,怎么是四声道,不是五声道呢?答案是M4300的设计并不是为了多声道,而是为了方便Bi-amp。

比Reference One小一些的Evolution One

AJ把自己完全主导设计喇叭摆在最后。这次发表的Evolution One(以下简称E1),外观非常接近Reference One落地音箱,只是尺寸小些。中高音单元一样是CST,用的还是鈹高音,中低音单元基本上的设计和Reference One也相同,但尺寸从10吋缩小为7吋,中低音单元的悬边和R1也一样,采用多重皱摺设计,这种悬边早年在大尺寸纸盆单体比较常见,AJ说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单元具备更高的工作线性,而且E1的低音单元振膜也是一体式设计,几乎所有的技术特征都和R1一样,只是尺寸缩小一些。

虽然E1相对比较便宜,不过许多设计都还是比照旗舰,分频器放在厚重的底座,完全和喇叭箱体与单体震动隔绝,够讲究了吧!



伦敦AIR Studio也使用TAD Reference One

因为长期与录音工程师合作,AJ很了解录音室的作业,他发现唱片的内容实际上不仅是音乐家创作,还包括录音工程师与母带处理工程师,共同加入创作。他说英国伦敦的AIR Studio使用的就是TAD Reference One,用在母带处理。AJ表示,所有录音工作不管前面有多少关卡,最后一段就是母带处理,如果音响迷使用TAD喇叭,聆听AIR Studio制作母带的CD,那听到的声音是“最接近”母带处理的阶段。

接下来,AJ播放了Naim唱片“Meet Me in London”,这张唱片不新,但24/192的Remaster倒是新的,AJ说我们在这里用TAD E1音箱来听,已经非常非常接近母带制作的结果。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上Naim的网站看看,关于“Meet Me in London”的高解析度音乐介绍,有一段影片,由制作人与录音师讲解高解析度母带制作的细节。 

关注【HIFI音响】公众平台

    ID:HIFI中国音响网 ID:hifidiy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