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机博物馆系列制作·前篇 浅说松下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电路原理

来源:bbs.hifidiy.net 发布者:new1510 版权:原创

new class A的电路经历了三代变形,这个改变估计是为了进一步消除小信号失真的问题、喘息效应等。做为音响DIY爱好者要思考,搞如此繁琐电路控制,愿望与现实是否一样?对于有些新技术,到底是画蛇添足,还是锦上添花?...

在我所能见到的资料中,松下(Technics)大约在80年推出了new class A类功放。最早SE-A3纯DC功放,双牛双单声道设计,由A3到A3MKII,直到86年推出Class AA功放才停产。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Class AA类在86年开始出现,并逐步替代new class A。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到国内,大约在82~83年左右,《无线电》杂志上刊登了相关的分析文章,作者是李应楷。我很佩服当年老一代工程师,文章分析见解的深度,至今很多人无法超越。

当年的原理分析: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制作文章: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SE-A3这台机的设计从现代角度还是蛮先进的,单独一组100V稳压至85V供前级推动,功率管电压也去到了75V(DIY的话必须要考虑安全性)。New Class A部分采用了单独的模块设计。当中的二板管为锗管OA90,不同档次的机,对new class A电路进行了“精减”。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大约在84、85年,new class A又出现一种改进的电路:计算机驱动new class A。相关介绍: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原理图,通过微机检测信号,DA转换分析,再反馈到电流偏置中。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一些英文说明,有兴趣可以慢慢看看。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前期和后期的new class AA电路中比较,也看出后期改进后新的电路中,有两个电流偏置,营造出1个小功率甲类,和另一个滑动准甲类,两个互补输出,颇有之后来者CLASS AA的思维,不过两者电路是不同的。

【结束语】

我看new class A的电路经历了三代变形:

1、是我们很多人熟悉的;

2、是电脑控制的;

3、一个小功率A类+一个new class (滑动功率)A类。

这个改变,估计是为了进一步消除小信号失真的问题、喘息效应等。

做为一个爱好研究技术的音响发烧友,从技术角度理性去看日机:80年代初它们都已经在应用双牛、双单声道、前后高低压、孪生场管、DC放大、DC伺服……这些现在我们依然在运用的技术。

当然,做为音响DIY爱好者,我也思考几个问题:

1、搞如此繁琐电路控制,愿望与现实是否一样?对于有些新技术,到底是画蛇添足,还是锦上添花?

2、剖析一下日机,看看有哪些好的,有哪些晕招,学什么,不学什么。无论如何,要自己做一遍才有话事权。

松下(Technics)new class A新甲类功放

关注【HIFI音响】公众平台

    ID:HIFI中国音响网 ID:hifidiy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