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产品的情怀和工匠精神

来源:http://sound.zol.com.cn 发布者:zol 版权:转载

“情怀”和“工匠精神”这两个词大规模进入人们的视野也就这两年的工夫,这其中罗永浩的密集使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随着罗永浩一次次被打脸,以及其他厂商的拙劣跟风应用...

  “情怀”和“工匠精神”这两个词大规模进入人们的视野也就这两年的工夫,这其中罗永浩的密集使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随着罗永浩一次次被打脸,以及其他厂商的拙劣跟风应用,这两个词已经成了人们揶揄光会耍嘴皮子、自负却拿不出令人满意作品的厂商的专属词语。
音频产品的情怀和工匠精神
  有意思的是随着2016年两会的召开,“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意味着这些流行于互联网上的词汇被纳入了主旋律。能够得到官方的认可,意味着这个词的政治正确,而且即使抛开这点来看,诸如“情怀”、“工匠精神”这些词也并不是什么贬义词,它们所传达的精神还是很积极的,之所以现在让人觉得有点反感,与它们被滥用有很大的关系。
  实际上我们不难看出,鼓吹情怀与工匠精神的基本是互联网企业,虽然像锤子这样的企业在制造着手机,但它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商。不过在这股大潮的席卷下,音频领域尤其是HiFi领域倒少有被波及,似乎音频一直游离于主流话语之外(当然个别厂商除外)。为何音频领域如此“淡定”?是不屑于还是觉得没必要?抑或是音频产品没有情怀和工匠精神可讲吗?
  去查找有关工匠精神的相关阐述,无外乎就是要摈弃浮躁,踏实做事,持之以恒,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产品的精益求精,不贪多求快。也因为如此,工匠精神常常与情怀挂钩。在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领域一片浮躁冒进的今天,提倡工匠精神与情怀有其现实意义,使人们将目光聚焦于产品本身而不是那些投机取巧的伎俩上。
音频产品的情怀和工匠精神
  音频领域是一个技术进步相对缓慢的一个领域,尤其是HiFi产品,完全跟互联网领域追求的短平快背道而驰。产品的研发速度不是追求的重点,只有声音才是终极目的。所以你会看到音频产品更新换代非常慢,即使是更新换代,很多情况下也是小修小补,使声音不断臻于完美。要看到一款颠覆性的音频产品非常难。因此,这个领域不乏具有工匠精神和追求情怀的人,比如发烧友们津津乐道的胆机大师叶立老师,他的每款产品都是自己亲自制作,甚至哪款卖给了哪个客户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一款音频产品卖几十年的情况多的是,所以当整个行业的追求方向就是以工匠精神为准则的时候,强不强调它其实已经无所谓了。
  工匠精神的根本落点其实是态度问题,并且强调态度与产品品质的高度合一。但很多人却将工匠精神简单等同于产品堆料,这是本末倒置的,特别是在手机领域这种风气蔓延已久,在此基础上浮夸宣传甚至虚假宣传比比皆是,小米是始作俑者,继而跟风者无数,而在这股歪风的影响下,一些国产音频厂商也开始效仿,除了堆料就是耍嘴皮子打嘴仗,秒天秒地秒宇宙。堆料、耍嘴皮子能保证产品的声音品质吗?显然不能。还是以叶立老师为例,他的用料只为一个目的——获得他理想中的声音,所以有些元器件虽然你看着不入流,但只有它装上去声音才正合适,堆料在这里完全不适用。这才是工匠精神,才是不忘初心的情怀。
  人们往往对情怀和工匠精神有个误解,就是它们仅限于小作坊或者手工制作,一提起来就马上想到欧洲的高端成衣定制或瑞士奢侈品手表作坊。没错,这些产品制造商通常来说规模都不是很大,很多都是属于家族传承技艺,而且在很长的时间内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工匠文化。那么问题来了,难道情怀和工匠精神就不能在大规模量产的情况下实现吗?
音频产品的情怀和工匠精神
  我在上面已经说过了,工匠精神的根本落脚点是态度问题;既然是态度问题,那就与生产规模大小没有强关联性。苹果公司的规模够大了吧?但你能说苹果公司的研发人员没有工匠精神吗?作为中国互联网领域情怀和工匠精神滥觞的罗永浩创立锤子公司就是受到乔布斯的鼓舞,乔布斯那种追求极致完美产品的精神深深影响了罗永浩乃至整个科技领域,这足以说明即使是大规模量产,情怀和工匠精神依然会体现在产品中。
音频产品的情怀和工匠精神
  回到音频领域,我们还有很多例子,比如索尼的Walkman,从它诞生之日起至今,已经从一台机器变成了一个信仰。人们常常会拿“信仰”开索尼的玩笑,其实玩笑归玩笑,用户能够感受到的就是索尼一直以来对产品品质的坚持和对产品的不断创新,Walkman的具体产品在变,但Walkman所代表的精神得到了延续。
音频产品的情怀和工匠精神
  前段时间我受森海塞尔之邀,去聆听了大奥二代。时隔二十多年推出换代新品,这样的更新周期可以让一个青年人变成一个中年人,如果不是出于造出世界最顶级声音耳机的情怀,如果没有对产品进行艰苦的研发和细致入微的打磨,那么大奥二代这样的旷世杰作绝不会呈现在发烧友们的眼前。从个人角度讲,我还是希望音频领域能顶住来自互联网领域的压力,少一些浮躁,不要急功近利,在求生存的底线之上尽量坚持工匠精神,多一些打造百年老店的情怀,毕竟大浪淘沙,人们最后记住的只会是那些精品。

关注【HIFI音响】公众平台

    ID:HIFI中国音响网 ID:hifidiy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