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听越有味道 Trigon Energy SE综合放大器

来源:u-audio.com 发布者: 戴天楷 版权:转载

Trigon Energy SE是一台Dual-mono的双单声道放大器。端子多为RCA型式,但也附上一组平衡输入,而且是真平衡线路。且电源供应设计扎实,讯号路径短,线路安排设计缜密。

Trigon二十岁了。二十年历史对一间Hi End音响公司来讲,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多的是成立更久的品牌,迄今依然活跃于市场上者。但也有很多音响公司捱不过国际经济情势的波动,因为财务困难而收手或将品牌卖出。连Trigon也是因为这样才应运而生。

Trigon Energy SE放大器

Trigon的器材外观简单,看起来方方正正,没什么特殊的造型,也没什么令人惊艳的配色,但一切都有道理。前面板设计非常简单,显示屏位于正中央,显示屏下方是一排功能按键,显示屏右边则是音量旋钮,面板左方型号上有一个6.3mm的耳机输出。

从机背看去,就知道Trigon Energy SE是一台Dual-mono的双单声道放大器。端子多为RCA型式,但也附上一组平衡输入,而且是真平衡线路。

Trigon Energy SE放大器

特别版颇有向自家公司志庆之意

Trigon的创立者,Ralf Kolmsee和Rainer Reddemann原在另一家德国音响品牌Restek服务,而且都很资深。他们在Restek待了约16年之久,却遇上公司经营权移转,致使两人为了贯彻自身多年来对Hi End音响的理念,决定离开,另起山头,这才创立了Trigon,那时是1996年。

身为Trigon的老板之一,也是主要产品设计者,Rainer为Trigon的产品开发掌舵。过去Rainer在Restek时便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包括CD Player和放大器,这些音响设计的理念依然延续在新品牌产品上,甚至连外观都还有几分神似。但无论如何,Trigon就是Trigon,走过20个年头,说出他们已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肯定。

今年,Trigon推出的综扩Energy SE,颇有为廿周年志庆之意。不过,我后来向Rainer询问,他告诉我,Energy SE虽然刚好在这个时机推出,却不是廿周年纪念版,周年纪念的系列已在上半年的慕尼黑音响展面世。

Energy SE当然是根据于几年前推出的Energy进化而来的,是Trigon旗下最入门的综合放大器。拿最入门的型号推出特别版?怎么不是拿高阶机来改款呢?这就可以看出Trigon这家公司的务实风格,如果改版能让更多人听见好音乐,那选择入门款有何不可?况且,真以为Energy SE很入门吗?单是售价就不是那种受薪阶级“手滑”一下就买得下去的。而且,价格还不能说明一切,设计才是重点。

Trigon Energy SE放大器

虽然没有以蚀刻或绢印方式标明功能键名称,却在开机后直接显示在显示屏上。

双单声道设计,强化电源供应

Trigon的器材外观简单,看起来方方正正,没什么特殊的造型,也没什么令人惊艳的配色,但一切都有道理。Energy的设计特点可归纳如下:

首先,放大线路采双单声道设计,左右声道的放大线路各自安排在机箱两侧,因此在机箱两侧有成排的散热片。双单声道设计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提升声道分离度,因为两个声道的放大线路各自独立,较不容易出现串音干扰,这样一来,形塑立体声的性能就更好,声音的轮廓感也会更鲜明立体。

其次,Trigon很重视电源供应。对于任何一部音响器材,电源都至关重要,电源干不干净?波形完不完美?输出的电量与速度是否足够?这些都在在影响了器材的声音表现。Energy SE的电源供应设计扎实,打开机箱上盖,两个偌大的环形变压器十分抢眼,Energy SE的机箱本就不大,两侧还有散热片占掉不少空间,机内空间更受限制,即便如此,Trigon仍旧在里头放进两个环形变压器。

紧邻着变压器,则是整块电源线路,上面有多区块布局,包括电源稳压,以及独立供给前级数字逻辑线路的电源模组。超额的电源供应、数字模拟供电相分离,这些设计都可见于Energy SE之中。

Trigon Energy SE放大器

他们将机箱内中央地区给了电源,前级线路则在机器后方,两侧为放大线路,机器前方则是数字控制线路。Trigon将Energy SE各个线路予以分开,使其互不干扰。两个环形变压器,加上位居中央的电源线路,数字逻辑线路还独立供电,说出Trigon有多重视电源供应。

超短讯号路径,加上一切合理的线路安排

其三,原厂标榜他们采取超短路径设计。例如电源变压器与电源线路相连一起,RCA的端子直接焊在线路板上,两块前级线路板同样以插件紧紧相接,中间不经过任何接线。讯号路径越短,讯号的衰减就越少,受干扰的风险也越低。

第四则是经过缜密设计的线路安排,不但井然有序,且布局合理。他们将机箱内中央地区给了电源,前级线路则在机器后方,两侧为放大线路,机器前方则是数字控制线路。

Trigon将Energy SE各个线路予以分开,使其互不干扰,尤其是容易产生数字杂讯干扰的逻辑线路置于机箱前方,与模拟线路遥遥隔开;将电源置于中央,使得各线路板的供电都有最短路径;放大器两侧的散热片就是机箱侧板,功率晶体则直接固定在其上,有力于散热。不禁要夸:老经验的Rainer真是线路高手。

Trigon Energy SE放大器

Trigon Energy SE放大器

后级的放大晶体直接贴于散热板上,通过散热鳍片导热,以保持电晶体的温度维持在最佳状态,不致过热。

巧妙的工业设计

最后,我还欣赏Trigon的设计功力,不仅见于电路,也在于工业设计。虽然机箱空间有限,但Trigon利用直放线路板,增加了空间利用,而且能够创造出最佳的散热效果,即便开机大声放音乐三个多小时,机箱依然保持微温,可见散热效率之佳。

并且,素雅简约的造型,确有许多精巧的设计细节,例如一般放大器的上盖板多半是从上方或两侧、后方以螺丝锁定,Energy SE的上盖完全不见螺丝,要开上盖,请将机器翻过来,由机底两侧六颗六角螺丝锁定,而且螺丝还是内藏的,要将六角扳手伸进洞里转开,其中四颗还得先拆掉四个脚垫才能看到螺丝孔。

四枚脚垫则是铝合金为主体,中央垫有一块透明塑胶片,底部接触面则是羊毛毡,通过三种材质耦合出Rainer所认为最佳的谐振。这种复杂的设计,在别家的器材上,就算价格贵上两三倍者,还不见得用上。大型的旋钮转动非常顺手,屏幕大小适中,视觉上很协调,而且能充分传达当前工作资讯。

Energy SE的前级部分,并没有像自家高阶那样采取全平衡设计,这当然一方面考虑到空间,二方面考虑到成本;平衡线路的用料是单端设计的两倍,线路所占的面积也比较大,空间有限的Energy SE已容不下更大的机板;加上零件加倍,成本也加倍,还得加上配对的功夫。

Energy SE作为入门综扩,成本也要控制,才有更好的市场性价比。基于这些原因,有必要做出取舍。即便如此,Energy SE还是准备了一组平衡输入,而且列为input-1。

Trigon Energy SE放大器

逻辑线路就紧贴在前面板之后
采数字音控,具多重调整功能

此外,Energy SE采用数字音控。有的音响迷认为传统模拟音控声音更好,尤其是经过精密焊接制作的级进式音控,但是,一来这种电阻式的音量控制,用一段时间恐有老化问题,尤其是在台湾这种潮湿的地方更是如此。数字音控可以避免这个问题,而且它的级距设定比级进式音控精密许多,用户不必担心调不到合适音量。

数字音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比模拟音控左右声道更为平衡,因为它全然是数字逻辑控制的,因此不像有的使用传统模拟音控的放大器,左右声道音量可能会有些微差异。再者,Energy SE还结合了微处理器,可以做更多的数字控制工作,让放大器的功能更多元丰富,例如声道平衡调整、Stereo/mono工作切换等,其中更以各输入端音量设定最为特别。

Trigon考虑到用户可能同时拥有好几台讯源,但每一台器材的输出不同,如此一来,如果把音量调到35格,各个讯源播放出来的音量就不一样,为解决这个问题,不如在放大器端做调节,让接在input-1与input-2的两台不同输出电压的讯源,在Energy SE上听到的音量都一样。对于想要比较不同讯源的用户(尤其是音响评论工作者)来说,真是相当方便的设计。

事实上,前述这些特点和功能,都可见于早些推出的Energy一般版,那SE版到底差别在哪里?我也很好奇,经过费心研究,仔细研究线路、上网查阅资料、官网搜寻,都一无所获,后来还是开口问了Rainer本人,方才得知。

SE版在基本架构上沿用一般版的Energy,但是在放大线路上做了修改,在放大线路的输入级采用了cascode线路,也就是利用两极以上的电路串叠,这样一来可以让增益高、输出阻抗大、频宽更宽、回转率也更高。Rainer说:“这些调整能让Energy SE声音听来更有冲击力,对音箱的控制力也更好。”差别大吗?Rainer说:“只要两台机器放在一起比较,立见高下。”

Trigon Energy SE放大器

原厂标榜他们采取超短路径设计。RCA的端子直接焊在线路板上,两块前级线路板同样以插件紧紧相接,中间不经过任何接线。讯号路径越短,讯号的衰减就越少,受干扰的风险也越低。

收服难搞的Capriccio Continuo音箱

试听地点在U-Audio试听室,这是一个超过廿坪的空间,当中没有任何隔间。讯源以MacBook Pro搭配PS Audio NuWave DSD,播放软件为Audirvana搭配iTunes,播放文件均为aiff。音箱则主要使用Capriccio Continuo的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加Submonitor MKIII低音柱组合,其间也尝试单独使用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书架音箱,以及同为德国血统的Ologe Acoustic One和Elac 310 Crystal Edition。

最让我满意的搭配仍是整组CC音箱。其实这音箱并不好应付,搞得好,它的高音飘逸有光泽,音乐听来活生自然,低音柱则提供了丰盈却精准的低频;然而,若放大器配的不好,低音松垮无神,高音则很容易飙出来,听不了多久就让人想逃离现场;真那么惨吗?真的。所以,在U-Audio试听室里听放大器,如果不够好,还不敢轻易搭配CC的这个音箱。

当我直觉地接上Trigon Energy SE,CC音箱发出了让人陶醉的声音,我甚至有点认不出是CC音箱,整个声音稳了下来,似乎放大器让它干嘛就干嘛,成了乖巧的孩子,不,或者我该形容成了纪律严明的部队。因此,以下的试听报告就以CC音箱组合为主。

Trigon Energy SE放大器

这是Trigon Energy SE的脚垫,外围是铝合金,下方与桌面接触的是层羊毛毡,内部夹层则是透明的塑胶片。结合三种软硬不同材料,当然是为了调谐出理想的谐振。右图,则是脚垫安装在Trigon Energy SE上的样子,如果要拆掉上盖,必须把四个脚垫都先拆下来,才能从机底伸入六角起子,解开固定螺丝。

堪比百瓦以上放大器的驱动力

第一个要夸的就是Energy SE的驱动力和控制力。它并没有让人望而生畏的体积,也没有一两百W以上的输出功率,但是推起CC音箱竟然勇猛带劲,一点不像是台70W(8Ω)的综扩。

以拉图指挥伯明罕交响乐团的马勒第一号交响曲(EMI, 7 54647 2)为例,第四乐章具有暴风雨般激烈狂乱的动态,很多音响迷都喜欢拿这段乐曲来测试。我听到相当震撼的声音,单是乐章开头的几声定音鼓就显出气力万钧,搭配弦乐部刚劲的拉奏,以及铜管辉煌轩昂的号声,乐团以雷霆之势展开乐章。

厉害的就在这里,鼓声要猛,还要收的住,不能让鼓声如溃堤般泛滥无章;这里的弦乐和管乐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以阳刚气势尽可能的迸发出声音能量;各声部各显神通之际,还要维持音场不乱,要让人感受的到能量,却不能感到噪耳。Energy SE此时显出其大将之风,乐团齐奏时显得气势磅礡,CC音箱构筑起一个相当具备规模的音场,还能始终保持稳定,遇到大动态也临危不乱,这等控制力,以70W综扩来讲,真是值得称好按赞。

播放流行音乐时,Energy SE也把鼓声控制的让人听起音乐过瘾极了。听Metallica的同名专辑“Metallica”,当中的鼓声结实又清楚,“Sad But True”鼓又沉又重,在“Holier Than Thou”里又听见明快果决的鼓声。

Trigon Energy SE放大器

CC音箱展现出少见的阳刚面貌,Submonitor MKIII低音柱的三个165mm的低音单元被控制得稳当当的,该放该收的瞬间抓的真好,鼓声保持着相当高的密度,唯冲击力道还略嫌不足,不过,这应该是CC音箱的声音特性使然。

听Michael Jackson的“They Don't Care about Us”,那个电子音效的爆炸感,真是火力十足。我发现Enegry SE的速度虽称不上电光石火般快,但是一点没有拖慢感觉,加上满有力道顿点,而且音场相当宽,听起来就是带劲。

看来Rainer大概也喜欢听这样的重拍音乐,Energy SE的放大线路这样一改,真是有力!

醇厚温润,暖中带甜

并非只是有力,Energy SE的声音质感也有一套。它的声底温暖醇厚,声音的密度高,听起来就更有实体感。听2014年高雄音响展的纪念CD,当中第二轨是理查史特劳斯的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op.18)第二乐章,这个乐章是 Andante cantabile(如歌的行版),因此,演奏时要表达出一种歌唱般的表情,还要能吐露出音符间的情感与美丽。

我听到的小提琴声音温润而有光泽,那种绵密的质感,让琴声听起来像真,那暖中带甜的音色,让音乐听起来格外的美。演奏者的揉弦动作也藉由抖音音色而呈现出来。钢琴声音的颗粒清楚,圆润而结实,还带着温和的亮度。两件乐器的定位清楚,甚至还前后有距,Energy SE把这些录音现场的画面带来给我。

Trigon Energy SE放大器

我想再听听钢琴,于是播放Alfred Brendel弹奏贝多芬的英雄变奏曲(Philips, 412 227-2)。通过Energy SE,钢琴声音显的较浑厚,重量感颇佳,如果您本就喜欢具有木头味的钢琴声,那Energy SE您肯定满意。

钢琴高音质地密却不坚硬,反而带着些许柔韧,感觉既圆润又有温度,在一些快速弹奏的乐段,甚至感觉有股黏性带弹性的感觉,我不是在卖米,但那琴声真只可这样形容——香Q有弹性。

CC音箱搭配Energy SE,听起来似乎没有那么强调琴弦振动的细微声响,然其琴箱共鸣的声音就比搭上公司参考机Linear Acoustic LAV-60 MKII丰润许多,音质也浓郁一点。在弹奏低音时,听起来毫不费力,低频似乎要来就来,Brendel怎么弹,Energy SE就怎么推CC音箱。Trigon在表达声音传真的事上,不是藉由高度透明下提供数不清的细节,而是在一种适度的前提下,让声音展现一种带有温度的感染力。我这样听着Eroica Variations,越听越觉得:是啊,这样才有英雄气魄!

声音密度佳,器乐传真、人声传情

既然提到了音质表现,我再回头提马勒第一。Energy SE除了维持稳定的音场层次,而且能在乐团展现丰沛能量时,有条不紊且当机立断地展现高度控制力。在管弦乐演奏时,乐器的声音质感也能充分表达。听马勒第一号交响曲时,能感觉那弦乐绵绵密密,这种有厚度的弦乐听起来就是迷人,成片成片地像海上波涛一般,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随着海风一道一道地推送过来,这种弦乐听了真教人陶醉。

无论是乐手拨弦,或以琴弓击打琴弦的声音,听来都具体而明确。低音弦乐的的声音厚实又带着柔软度,在拨奏时富有弹性。Energy SE温暖的音色,让各种木管乐器的质感被突显出来,听起来更为迷人。在第四乐章里,拉图刻意在某些乐段制造出来一种略显粗糙的弦乐质感,营造出紧张而且令人惊惧的气氛,Energy SE并没有让它的温暖音色遮盖掉这样的诠释表现。我为这段描述做个小结:该有的,仍有;该是的,就是。

Trigon Energy SE放大器

2011年高雄音响展纪念CD的第十轨,女高音的声音略带厚度,身体的共鸣也相对更为饱满,唱到高音强音处,声音能量感十足,相当有穿透力,又不显得尖锐刺激。转音处的细微变化和发声细节似乎少了一些些,却又让声音线条更为圆滑平顺,似乎少了一点灵巧,但滑顺又温暖的声音更添魅力。这首曲子的弦乐质感录得高贵又有光泽,质感极佳。

Energy SE也有温文儒雅的一面,此时听来,弦乐带着贵气飘然而来,衬底的低音弦乐提供了有弹性的支持,让乐曲有着稳固的下盘,听来真是美。第十二轨则是男低音,这时听到的男低音实是饱满雄壮,充分展现军人的果敢气质与刚毅威仪。远方的小鼓带着机敏,搭配着铜管,带出奕奕精神。

Trigon Energy SE放大器

虽然不像自家高阶机种那样是全平衡线路,但是仍预备了一组平衡输入,而且是真平衡线路,Trigon将之列为input-1,似乎在告诉你:“请优先选用平衡输入”。

接平衡线更好听

我试着把低音柱的接线移开,单单把Energy SE接在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上,这时低音少了,声音比较没有那么厚实,也就显得灵巧了些。如果加上低音柱,低音补了回来,中音也更厚实,声音整体密度更好。

不过,我还真是喜欢这个组合,Trigon Energy SE把Admonitor Preference Plus的高音制服的服服贴贴的,一点都不冲、不飙、不尖。就像是石头在溪水中打滚多时,打磨掉了尖角,留下尽是圆滑的鹅卵石。

至于接线方面,虽然Energy SE兼有平衡与非平衡,但在两相比较下,我仍选用平衡线。试听室里有两对Xsymphony XP-OCC Infusion讯号线,一对是RCA,一对是XLR,这样我们就能A/B test器材用什么线接比较好听。

经过几首曲子的轮番测试,我选用了平衡线,最大的差别在于音场、形体、定位。以平衡线连接时,感觉音场变得更宽阔深远,舞台被拉大了;发声体的轮廓更鲜明,相较之下,接单端就模糊了些;因为形体明确,各发声体的定位也更清楚确实,该在哪里,就在那里。这样一来,音乐就更为活生。

Trigon Energy SE放大器遥控器

即便是Trigon入门综扩,遥控器却相当精致,铝合金的遥控器,握持起来相当有质感。有趣的是,所有功能都以符号表示,没有任何字样。

这是原厂配附的电源线,线身上还印有Trigon字样,是原厂的订制品。专属于Trigon器材的用户。

Trigon电源线

这是Trigon Energy SE的上盖,本身就有厚度,因此颇有份量,以手轻压不会有任何变形,完全不像平价放大器使用的机壳那样单薄。上盖内还贴有阻尼,可提供抑震。值得注意的是那两边力起的孔柱,那是用来锁定螺丝用的。上盖的固定螺丝不是从上面锁定,而是从机器底部深入锁定。

Trigon Energy SE放大器

越听越有味道

如果以为德国器材就必定是精准直接,如同雷射光或如手术刀般锐利,那Trigon Energy SE要告诉您千万别上了这刻板印象的当。它充满能量,虽是70W综扩,却堪比百瓦以上放大器的推动表现。即便有力,却不野蛮凶悍,它音色温暖,音质饱满,音乐听起来总有一股温润甘美的味道。即使它不强调丰富细节,和声音准确犀利,却仍能以一种较温和又不刺激的方式,达到音乐传真的目的。用上Energy SE,听音乐真是越听越有味道。

Trigon Energy SE放大器

器材规格
型式:综合放大器
输出功率:2×70W/8Ω,2×100W/4Ω
输入:XLR×1,RCA×6
输出:Pre out/ Rec out×1(可选)
分离度:<80dB(1KHz)
频率响应:5Hz~250kHz
失真:<0.005%
讯噪比:>90dB
尺寸(W×H×D):440×110×310mm
重量:14kg
建议售价:199,000元新台币

关注【HIFI音响】公众平台

    ID:HIFI中国音响网 ID:hifidiy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