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旗舰 TEAC ZD-7000 CD机分解

来源:bbs.hifidiy.net 发布者:hf老虎鱼 版权:转载

TEAC持续介绍令人惊艳的技术,帮助音响爱好者充分享受“未来新世代”技术。ZD-7000是顶级机种,在当时被誉为是“艺术的化身”。

三年前,无意间在某宝上看到一台TEAC ZD-7000CD机,记得在1989年的香港《音响技术》杂志上曾看到有关于TEAC的ZD系列CD机广告彩页上面就有ZD-7000的宣传,知道它是这个系列的顶级型号,时价18万日元,是TEAC公司标榜的“音响艺术的化身”。

浏览这台CD的几张实机照片,再想到之前在爱乐烧友家里听到的ZD-6000,心头一痒,联系卖家买了下来。打开厚厚密实的包装盒,一台成色较新的ZD-7000,香槟色的机壳面板,橙黄色的液晶显示屏透着时尚大气,沉实严密的机箱重达11公斤、镀金的模拟信号和数字输出RCA端子、还有一根长1.5米的、可与常见音箱线一比粗细的OFC大结晶OFC电源线(由KAWASIKI/川崎代工)都让笔者信心满满;虽然一些按键上已经有了细小的锈迹,但我还是有种沾沾自喜的感觉,这可是一台身价18万日元的顶级货啊。

TEAC ZD-7000

接上220 转100V的隔离电源,再与我的YAMAHA A-2000a功放和自制的8寸达尼低音与魔雷MDT-29高音球顶的两分频音箱接驳,按下电源开关,橙黄色的指示灯亮起,按出盒键,盘仓缓缓地推出,沉稳而寂静,很有感觉。

放入一盘自刻的“2009极品人声”金曲CD,不到两秒钟的时间,显示屏上就出新了相关的曲目资料,按下播放键,霎时间歌声响起,通透而纯净。

在数码时代的初期,面对CD唱机存在的多Bit D/A解码器的“过零失真”问题,各家公司各显神通,像DENON的“Lambda”及TEAC(第一音响)的“ZD”线路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值得注意的是彼此也只是在理论上得到一个相对满意的程度。

TEAC ZD-7000CD

1985年,TEAC新开发的“ZD”技术(从字面上讲大概是指“零失真”/或称之为“Jitter”抖动消除)相继运用在他家的数码系列产品里并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从此“ZD”这个标志就被人们所熟知,在音响界更是闻名遐迩。后来,TEAC研发出ZD-5000 CD播放器,它结合TEAC专利:数字/模拟转换器之“ZD”电路。

TEAC持续介绍令人惊艳的技术,帮助音响爱好者充分享受“未来新世代”技术。ZD-7000是顶级机种,在当时被誉为是“艺术的化身”。

从光盘抖动信号(随机噪声脉冲)数字信号,加上“抖动”通过在时间的量化失真(总谐波失真的电路,D / A转换),但表现出功率最小化。

“ZD”模式,其实是一种高频噪声合成技术,它在16Bit的状态下利用大型集成电路进行高速运算,速度达到4.3218Mb/每秒。在ZD系列CD机中,包括数字信号处理DSP、数字滤波器和D/A部分,只使用一个16.9344MHz的主时钟晶体振荡器,不会造成各部分时钟相互干扰。再利用一个高速运放来产生一个负值的抖动信号,来与数字电路所产生的正值的“Jitter”相中和,使得时基抖动大幅减小,极大地降低了“过零失真”。

“ZD”电路原用于TEAC自家的专业领域,在ZD-7000中已经升级为“ZDⅡ”,TEAC宣称其性能极其优秀,它有着极小的谐波非线性失真和极低的失调电压指标,是其他厂家CD机的1 / 5甚至更少,同时D / A转换器所产生的平均噪音也可以忽略不计。其次它还可以降低高频噪声,改善低电平线性,就是最微弱的信号也能真实的重现。此外,独立的左,右配置双单声道的D / A IC可以更精确的分解出唱片里的脉冲信号,增加信号的透明度,也实现了零相位差。

再者后面的I/V三极点 GIC滤波器使用了直流伺服电路,可以让低频信号一直延伸到0Hz,不需要耦合电容,这样做提高了音乐信号的纯度特别是极低频的信号质量,也减小了电容所带来的非线性失真和所谓的音染。

TEAC ZD7000 CD

TEAC ZD-7000用上了新开发的数字滤波器,采用18bi t /4倍过采样模式,再配合备受好评的“ZDⅡ”电路,实现了全频高密度和高分辨率的转换,提供了宽广的动态、准确的层次和充分的细节,全频段的解析力也大大的提升,特别是低电平处的音乐的微弱信号得以真实的再现。

以往在TEAC中档以上的机器,会选用向松下定制的“Puresim”极品电解,声音温润,有很好的空间感。少量位置选用SANYO的OS电解,都在关键位置, 如数字部分和光头放大部分。这些电解建议不去换。除非你全部使用。

TEAC第一音响针对高端民用市场的高端产品。品质超越同类,用料顶级,单单一个解码器就沉实大气。双PCM 64P解码。有光纤,同轴输入 有平衡输出,可接数字声卡可接转盘。声音解析层次定位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PCM 64P

DENON DCD-1610也使用了两片PCM64P的芯片,SONY的CDP-557也是如此。TEAC ZD系列的CD机的价格都不低,像1985年推出的ZD-5000的价格就是159800日元,其1988年面世的顶级机种ZD-7000的价格更是达到了180000日元。 而在前后两年当生的YAMAHA CDX-2000(15.7Kg)、2200、SONY的 CDP-557ESD(18Kg)还有DENON CDC-3500G、3520(22Kg)都是这一价格带上的典范机种,是18Bit的代表。

从TEAC的ZD-1000到ZD-7000系列CD机,其光头组件系统都非常的庞大、坚固而沉重,属于真正的专业级光头组件系统,各项功能均可调节,包括功率管(在组件的底盘正下方),光头寻迹、平衡、增益等。如果有点技术话,这部CD其实就是“永不死机”的CD机。

TEAC ZD7000 CD

TEAC ZD-7000的电路设计改变了以往ZD-5000和ZD-6000机里搭棚式电路设计,也没有一根飞线,各部分电路布局一目了然,特别是从D/A转换到后面的模拟输出更是呈现出高度对称的格局,十分的赏心悦目,设计师的高超功力也彰显无遗。主电路板采用了高级的玻纤双面镀金电路板,耐高温、耐腐蚀,高频分布电容小,屏蔽效果好;精致美观且抗老化。

与我的553EDS和TDA1541AR1*2DAC相比,它具有全频的解析度和透明度,声音大气,密度也很高;中高频的坚实丰厚,带来了凝聚鲜明的轮廓和线条,高频是明亮而直率的,那种经过了人工修饰的柔美和纤细是与它无缘的。)1989年的香港《音响技术》上有关的介绍——真实自然的声音,宽广的音乐幅度,凝聚鲜明的音像,实体感强烈。

TEAC ZD7000 CD

在ZD系列- 7000,D / A转换,ZD系列电路,而后来的VDRS系列的“Distortion Shaping ZD-”(噪声整形电路)就由其衍生而来。

电源线是在 “川崎”定制的无氧铜线,内有透明的PE层加以包裹,是由每股7支纯铜绞合的电缆。线身较硬(铜支较粗),不够柔软是它的缺点,但它的声音特质很明显,貌不惊人却内有乾坤。首先低频的速度力度具佳,中频有厚度感,高频亦足够幼滑,属明快开朗型声底的线材。光头三洋MPL-3CD,机器编号是50039。

印象最深的就是转盘了,整机11公斤的重量,有三分之一的分量都非转盘莫属,都是很厚的钢板,把CD托盘冲压出来,光头是很老、那种大大的东芝头,再看看转盘马达,爽哦,非常粗的轴心,看到下面的线圈,这是一个无刷电机,牢牢地安装在机芯上,光头也是无齿磁驱的,设计严谨,做工扎实,定位高端,是那个年代TEAC民用级别里的顶级产品。

CD转盘

日本化工电容

关注【HIFI音响】公众平台

    ID:HIFI中国音响网 ID:hifidiy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