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MANGER》极致发烧煲机唱片赏析

来源:bbs.hifidiy.net 发布者:黑山小猫 版权:原创

《MANGER》这张CD的曲目由Josef W.Manger先 生精心挑选,这些曲目听上去似乎表现难度不大,即不会让音响系统出丑,还有很好的表现力。实际要足够完美的还原此张CD对系统的要求非常之高,尤其是Manger先生所主张的喇叭瞬态失真。

Manger是一家非常了不起的扬声器制作公司,老板兼设计师更是传奇人物。《MANGER》这张CD的曲目由Josef W.Manger先 生精心挑选,这些曲目听上去似乎表现难度不大,即不会让音响系统出丑,还有很好的表现力。

实际要足够完美的还原此张CD对系统的要求非常之高,尤其是Manger先生所主张的喇叭瞬态失真。Manger先生所提出的理 论只有当年QUAD创办人peter Walker提出过,现在的顶级HI-End厂商则很少提及,为何?原因很简单,道理也很简单,所能 克服的方法却难以找到。

MANGER Musik wie von einem anderen stern

从《MANGER》这张CD开始,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有些听上去简单的曲目,的确难以表现的更加到位。我们离高度传真只 有一步之遥,眼前是薄薄的一层纱幔,可能我们揭开纱幔还要付出百年甚至更久的努力,而现今的音响技术发展,并没有让 我看到希望。笔者以前七首曲子为例,于本篇中做一阐述。

No.1:GUTESLOHER GLOCKEN/VOLLES GELAUT

该曲目揭示了系统的声压平衡性、房间处理音响还音时累积响度的处理能力,当然还有很丰富的发烧元素!碰撞的细节。 我抓取了波形及频响特征图,从图中很容易看出波形从头至尾均匀度很高,毛刺突起的部分就是我们听到的那些撞击产生瞬 态响度提升,这个撞击瞬态响度提升速度很快,之后便是声音传播中的混响声与下一波撞击音迅速突出部分的叠加。

重播该曲目直观感受放大器的瞬态反映速度,喇叭对声音的处理速度。作为第一曲目,Manger是用它来考验器材搭配、房 间与音响间的关系。音响系统音质越高、搭配越合理、房间处理越到位,该曲表现的声音越真实,越不惹人烦。如果拿该曲 来对比两套系统的音质高低,显而易见。

让大家听了这么久的撞“铃铛”。不知您在“叮咚”中是否找到了一些感觉?对器材发出均匀的声 音有没有更深入的认识?实际MANGER在设计这张碟时也颇为用心。第一曲可以很好的找到器材与房间的比例关系。而 HORSpIEL,SWF/DER HIMMEL DECKT ALLES MIT STILLE ZU则是更进一步对声场的诠释。您看他是多么用心,先让我们找到喇 叭与房间的关系,然后调节声场、定位、层次。

No.2:HORSpIEL,SWF/DER HIMMEL DECKT ALLES MIT STILLE ZU

图中木管乐器在1K突起的峰,注意下它的层次变化。与对白层次间距比例。如果第一曲找对了关系,为了获得良好的定位 ,包围感,现在应该开始调整精确的喇叭位置了。

我想有很多人按捺不住漫长的等待,下载了《MANGER》这张碟片。实际这张碟从第三曲才刚刚开始步入正题。

No.3:BRUNO-LEONARDO GELBER/BEETHOVEN SONATE NO.8,C-Moll,Op.13

这首曲子的目的肯定不是让我们去体会演奏者如感冒般,穿插音乐间隙的唏嘘。至于演奏家踏下延音板、屁股在琴凳上的 扭动仅把它们当做花絮吧。甚至可以用耳朵去屏蔽这些声音!为了足够高的清晰度还原演奏家与这架钢琴的风采,那是录音 师不得已而为之的。如果被当做发烧元素而大肆渲染其系统对极弱细节的还原力,是大错特错。

该曲中钢琴强弱音的对比要比这些元素有生命得多,这些发烧元素是死的,只有在演奏家指尖澎湃中自然流淌音符才是 “活”的。经过了上面的调整后,您是否已经在有限的空间中容纳了这曲无限的BEETHOVEN “pathetique”?

BEETHOVEN SONATE NO.8,C-Moll,Op.13 播的不满意,再回到1、2曲中去调整。直到BEETHOVEN SONATE NO.8,C- Moll,Op.13 满意就OK。

No.4:HERMANN pREY /BEETHOVEN;LCH LIEBE DICH

“一架旧旧的钢琴,伴着步入暮年的老男人略带惆怅的诉说着... ...” 已经不是音场比例这么简单,已经不 是乐器定位这么初级。《MANGER》在前面囊括的定位、声场、密度、质感、层次,是玩器材所必须追求的。

“音乐”二字中,前面仅仅是在表现“音”,声音的音。听这张CD一步步进阶而来,也是如此的, 先有音而后有乐。“音”搞不好,是没法办体会“乐”的。所以,音响发烧友执着的提炼器材中 “音”的表现力。而恰恰容易忽略了音乐上乘思想中的“乐”。乐,无形态,是听感引发的感受。感 受自发于心,心乃慧之根。

有好声音的器材播放出优美的音乐,对人的智慧是一种启发。“音”、“乐”两者相辅相成,带给 我们心灵的启迪,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用心感受您器材中一位暮年的老男人如何表达“我爱你”。

No.5:SONATORI DE LA GIOIOSA MARCA/VIVALDI

维瓦尔第的冬,我想无论是否喜欢古典音乐这首曲子应该都听过。享受“冬”快速淋漓的提琴表现与节奏明快 的线条,给我们的感受是过瘾的!这首不到三分钟的曲目中堆积了大量的短音符,在急速的演奏中这些短音符有足够密集的 量连成一片。

“冬”在《MANGER》中并非拿来试音场定位,该曲要体现的只有速度。在这儿要表现的并非将喇叭的低频排除 只听高音就是所谓的“快速度”!至少我本人,听到不止一人跟我提到音响校声提高“速度”的法门 是将人耳敏感区提升1.5个db。包括很多人听到敏感的高音有些过亮,会评价该音箱“速度”快。这简直是大错特 错!反应喇叭速度的指标是瞬态响应,而这一先天指标通过分频网路是无法改变的。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听到**的声音,短促快速,它的表现是声音起动快,结束快。那么符合我们短促快 速的听感。而当我们听到一把猎枪的声音,它的启动声音很快,子弹划过枪膛后衰减的声音较长。我们会评价它很有力量, 明显的区分猎枪与**的声音表现特征。”实际上,喇叭也是如此的。当他面对放大器给过来的信号时,它会有启动和衰 减的时间,而这种启动和衰减时间的差异性造成了喇叭声音特征的区别。(这与谐波是不同的,后面曲目中我会提到)

有的喇叭瞬态响应像猎枪一般,当用来表现**时会很有力量。但是,**会有那么大的力量吗?而有的喇叭则像**一样短促 的瞬态响应,在播猎枪声音时短促响亮而无力。显然瞬态响应做成**式和猎枪式都不可准确表达所有内容。恰恰当今,所有 的音箱无论几百元的电脑多媒体,还是几千万的土豪HI-END都要面对这个不可克服的问题。而理想中的扬声器瞬态响应完全 跟随信号变化而变化,有信号则响,无信号则停。只有这样才可以接近“live”!

说了这么多废话进入主题,那就是今天这首“冬”,瞬态响应越好的系统越能将这曲表现的接近现场。而那些 在第二个音符起始,可第一个音符还余韵未尽的系统的确无法感受到“过瘾”。那种现场的“过瘾” !瞬态响应差浑浊而朦胧,并不能让声音接近现场。这就是音响与现场之间的纱幔!

No.6:LEIpZIGER GEWANDHAUSORCHESTER/HAYDN

该曲录制的时间大概是在90年代末期,以现场视频的形式发布。所以布隆斯泰特指挥莱比锡布商大厦乐团的海顿67号作品 ,我们难以找到这张完整的CD。MANGER收录该曲,有可能是节选自该视频的音轨文件。这是一首结构紧凑旋律优美以大篇幅 弦乐为主导的交响曲。乐团编制较小,如果剔除双簧管演奏员,那这部作品可以称为纯弦乐交响曲了。

MANGER收录这首曲目并非单纯意义的展示该乐曲的音质优美性。我们要从布隆斯塔特这里听到音乐中的态度和力量。海顿 67只是借以表现这种态度,展现这种力量的一种语言。

莱比锡布商乐团的风格发展从时期来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布商私人聚会自娱自乐的自由阶段,演奏乐手来自当地居民、商人等,演奏场所流动性大。1780年莱比锡市民 建议ZF将布商大厦空出一层改建为音乐厅,这时布商与当地居民组成的乐团才得以进驻布商大厦,才有了后来的莱比锡布商 乐团。

第二阶段:这是莱比锡布商乐团形成系统性演奏格局,奠定乐团风格的重要转折。莱比锡迎来了最具威望的作曲家兼指挥 大师,菲利克斯-门德尔松先生。在1835年-1847年的这段时间里,门德尔松建立了莱比锡布商乐团的演奏风格,为这只乐团 注入了灵魂。

第三阶段:赫尔曼·阿本德罗特时期二战的一颗炸弹将布商乐团送到了普法芬多夫路,直至1984年新的布商音乐大 厦落成,乐团才找回了自己迷失多年的归家之路。音乐厅巨大的管风琴上刻着乐团一直遵循的座右铭“真正的喜悦是件 严肃的事”。这是我们后来,能以独有的声音特点辨识莱比锡布商乐团的重要灵魂特征。

所以,如何摆位、调校、搭配系统的关键,并不是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论,我们不能把一种辅助建设精神建筑的助手当做灵 魂。而驾驭这些高深理论、技能的应是思想。我们的系统中有类似于莱比锡布商乐团座右铭“真正的喜悦是件严肃的事 ”的那种思想高度吗?

No.7:BERLINER pHILHARMONIKER,OLGA BORODINA/STRAVINGSKY;pULCINELLA,TARANTELLA

如果《火鸟》、《彼得鲁什卡》、《春之祭》是斯特拉文斯基奠定现代舞剧发展的重要基石,那么pulcinella《普尔钦奈 拉》是他继承佩尔戈莱西衣钵开启这扇大门的钥匙。尤其是《普尔钦奈拉》中《塔兰泰拉》更处处显现佩尔戈莱西的风格。

Manger选择该曲意义非同寻常,从表面来看这部作品是海丁克指挥柏林爱乐,由俄罗斯现代女中音歌唱家鲍尔丁娜演唱的 一部优秀作品。无论是在弦乐部分的处理,还是在咏叹调的情感表达,都是逼近完美无可挑剔的。

飞利浦的制作功力上乘重现质感及音色均有极高水准。我已经在前面就提到了,Manger这张CD绝非这么简单,当然就算不 去深入的研究,单从听的角度出发它也不会难播更加不会难听。如果您有这张CD在手并且足够细心,您会发现该碟斯特拉文 斯基《普尔钦奈拉》之后就再无一曲古典曲目了!他用莱比锡布商大厦乐团阐述了“发烧”应该具备有思想声音 ,含蓄的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但是我们可以让不够完美的拥有思想。人无完人,可贵在人可以有思想。无论器材 的价钱高低,只要他具备了自己的思想,方可称为高级!

《普尔钦奈拉》成为了该张CD中收录曲目的分水岭,古典部分最后用《塔兰泰拉》借喻发烧友。塔兰泰拉是一种蜘蛛的名 字,被蜘蛛蛰伤中毒的人会发疯的舞蹈。没有任何解毒的方法,只能为中毒的人不断的提供音乐,因为音乐一旦停止中毒的 人就会马上死去。而斯特拉文斯基《塔兰泰拉》中那小提琴声部疯狂的开始;中间忧伤的过渡(咏叹调);最后辉煌的结尾 ,似乎体现出发烧友步入音响发烧的状态。当有一天您真正的读懂了《Manger》这张CD的内涵,您会发现器材仅仅是表现思 想的道具,最重要的是器材之外的那颗脑袋!


《MANGER》曲目:

1、GUTESLOHER GLOCKEN/VOLLES GELAUT

2、HORSpIEL,SWF/DER HIMMEL DECKT ALLES MIT STILLE ZU

3、BRUNO-LEONARDO GELBER/BEETHOVEN SONATE NO.8,C-Moll,Op.13

4、HERMANN pREY /BEETHOVEN;LCH LIEBE DICH

5、SONATORI DE LA GIOIOSA MARCA/VIVALDI

6、LEIpZIGER GEWANDHAUSORCHESTER/HAYDN;

7、BERLINER pHILHARMONIKER,OLGA BORODINA/STRAVINGSKY;pULCINELLA,TARANTELLA

8、STEFANO GRONDONA/TARREGA;CApRICHO ARABE

9、RENAUD GARCIA-FONS/GHAZALI

10、THE TRDYA QUARTET/FAURE:pAVANE

11、LIVINGSTON TAYLOR/1SN;T SHE LOVELY

12、LIVINGSTON TAYLOR/GRANDMA’S HANDS

13、THE YURI HONING TRIO /WALKING ON THE MOON

14、MARLA GLEN/THE COST OF FREEDOM

15、THE O-ZONE pERCUSSION GROUp/JAZZ VARIANTS

关注【HIFI音响】公众平台

    ID:HIFI中国音响网 ID:hifidiy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