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不可或缺的测试碟

来源:u-audio.com.tw 发布者:郭漢丞 版权:转载

“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包含42轨曲目,内容琳琅满目,从1~18轨是所谓的测试音(Test Tone),内容是各种白噪音,从19~32轨多了录音笔记,也就是录音师在录音现场摆放麦克风的概况,全都用简单的图像画下来,随附在CD内页...

我知道,大多数发烧友手上都已经买过不少所谓的测试片,可是雅砌音乐推出的这张《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音响测试片,绝对是您“刚好缺少”的那一张,因为这张唱片有别于一般的音响测试片,雅砌音乐用专业的眼光,引导音响玩家“接触”录音现场,从这些录音当中找到“回归现场”的音响调整之道。

虽然我说这是一张音响迷不可或缺的音响测试宝贝,但我却很担心市面上买不到,因为在雅砌音乐的官方网站上,已经看不到这张“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于发行专辑之列,恐怕已经绝版。原来这张唱片早在2007年发行,当年在台北音响展还与Muzik杂志一起做促销,我虽年年都全程参与音响展采访,但竟然把这张测试片漏掉了,所以我和“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这张好宝贝,也是相见恨晚。

从发行的2007年一路到2013年,时间差竟然有六年时间,以现在唱片业的景气,这张测试片绝版的机会很高,那这张漏失的好片怎么后来又拿到了?还是靠好朋友帮忙,南方音响黄裕昌先生有一天打电话给我,告诉我有一张很棒的音响测试片,请我听听看,我当时心里想的和一开始我讲的一样,音响测试片多如过江之鯽,难道还有新招数?可是南方黄先生阅片无数,真要比起来我恐怕还输他一大截,一张会让他兴奋的音响测试片,一定有看头。

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

隔天,测试片收到了,CD没急著拿出来听,先拿唱片内页介绍出来看,才读到一半,我就打电话给黄兄,告诉他片子收到了,真是绝妙好片!难怪他那么兴奋地赶快寄给我一张。咦?我不是还没听吗?怎么光看CD内页介绍就马上打电话说这是一张绝妙好片?且听我娓娓道来。

“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包含42轨曲目,内容琳琅满目,从1~18轨是所谓的测试音(Test Tone),内容是各种白噪音,其中1~3是用来协助定位喇叭,分别是左、右、中,4~6与7-17也是白噪音,频率与响度不同,而18轨是20~200Hz的正弦波平滑地爬升。好,以上所说测试音,您可以找到其他类似的音响测试片,譬如Stereophile曾经推出好几张“Test CD”,里面都少不了类似的测试讯号。从这个角度来看,“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并不特别。

不特别?那我怎么没听就打电话说这真是一张好测试片?答案在19~42轨。从19~32轨收录的是各种乐器与编制的现场录音,33~42是不同音乐厅的现场录音。奇怪,不都是录音,怎么我没听就叫好?因为CD内页的介绍“不同凡响”!大多数CD都有记载录音师、录音场地等等资料,比较重视“音响发烧”的CD还会加註录音设备,像是麦克风、Mic Pre或AD转换器,可是与录音相关的资讯,大概就到此为止,可是“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不一样,从19~32轨多了录音笔记,也就是录音师在录音现场摆放麦克风的概况,全都用简单的图像画下来,随附在CD内页,让聆听者参考。

这件事情很重要吗?非常重要!录音在若干方面和照相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在“记录”,只是一个记录声音,一个记录影像,所以使用的工具不同,但是记录的方法,却是由人来决定,所以一样的相机,拿在不同人的手上,拍摄出来的“角度”一定不同,同样的,录音师如何决定麦克风的摆放,就像是拍照者“取景”一样,如果要纤毫毕现,拍照的人会选择特定的镜头,而录音师则是选用适当的麦克风,摆放在适当的位置。

录音测试

好了,这个道理让我们了解,录音师从某个方面来说,用他们的专业素养决定了录音的面貌,而聆听者不光是聆听音乐本身,同时也感同身受去按照录音师的想法,通过耳朵与大脑的连动运作,在聆听过程中用复杂的生物运算,重现录音师所捕捉的录音现场。“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录音师利用简单的录音笔记,简图加上文字,试图让没有专业录音知识的爱乐者,进入录音师摆弄麦克风的世界。

举例来说,19轨是史坦威钢琴的录音,录音地点在中山堂,而20轨是贝森朵夫钢琴演奏,录音地点在国家演奏厅,简单的说,这两轨要让聆听者比较史坦威与贝森朵夫钢琴的差异。这么简单吗?抱歉,两者使用的麦克风摆放位置不同,史坦威钢琴录音的位置较高,贝森朵夫钢琴录音的麦克风位置较低,而且不是比例上相关的高低,那是录音师依据现场的空间残响状况,适当地调整麦克风位置的“结果”,在录音笔记的最终记录出来之前,录音师可能已经尝试许多摆放方法,最后才决定要怎么样摆放麦克风。这好像摄影师棚拍一样,我们看到的都是最终的摄影作品,但是在拍摄完成之前,我们不知道摄影师打光调整了多少次,如果摄影师把打光的结果记录下来,我们就可以从照片猜测怎么样打光最适合,或是怎么样打光可以造成某种效果,同样的,在“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的录音笔记当中,您也可以“按图索骥”,感受录音现场的状态。

感受录音现场是第一关,第二关在您府上的音响。录音师把录音笔记给您了,那是“最终成果”,从简单的麦克风距离,您可以感觉录音“直接”或“间接”,简单的原则是距离乐器越进,录音听感越直接,可是还有远距离收音的麦克风,录音师可以调整远近麦克风的比例,营造适当的空间残响,同时保留密度够高、形体够饱满、音像够丰润的音像,这是直接音与间接音的比例变化。抱歉,这些后制的细节,就没有写出来给大家看了,“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内页的录音笔记,任务是告诉听眾,究竟录音师怎么摆放麦克风,但后面如何炮制,那就是学问了,既然过程有学问,也很难用简单的图像呈现,只好捨弃。

音响迷该怎么听“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一边听,一边对照录音笔记,所谓的音场、音像,最源头还是在录音师怎么决定您聆听的角度,“Audiophile Test Volume One”给您最源头的答案,通过这些珍贵的资讯,对照自家音响重现的音场与音像,您一定可以对录音与所谓“原音重现”,有另一番深度见解。

关注【HIFI音响】公众平台

    ID:HIFI中国音响网 ID:hifidiy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