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活塞入耳式耳机标准版测评报告

来源:www.soomal.com 发布者:Soomal 版权:转载

国产手机行业竞争激烈,成本一层一层的抠,只要妨碍价格的,都可能被舍弃,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手机不再配送配套耳机.加上现在各种抢购策略调戏消费者,能抢到就是不错,有无配套耳机,消费者根本不关心...

  国产手机行业竞争激烈,成本一层一层的抠,只要妨碍价格的,都可能被舍弃,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手机不再配送配套耳机.加上现在各种抢购策略调戏消费者,能抢到就是不错,有无配套耳机,消费者根本不关心.而实际使用中,对大部分人而言,耳机又是实实在在的刚需,并非可有可无.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手机配塞[配套的耳塞式耳机]市场,它和其他的耳机对应的细分市场不同的是,它的用户很明确,就是手机用户,对音质要求不是那么高,而对功能性要求更多,例如要求有麦克风,可以接打电话等等.对于这些用户的需求,传统的耳机厂商并没有积极跟进,当潜在市场越来越大的时候,也意味着真金白银会逐渐浮现.2013年,小米介入,发布了叫做"活塞"的入耳式耳机.
小米活塞入耳式耳机标准版测评报告
  之后小米以差不多一年一个周期的频率更新活塞耳机,先后发布了活塞、活塞2.0、活塞标准版[2015],为了更细分市场,还有各种衍生版本,例如青春版、简装版等.短短2年的时间,小米的活塞耳机销量惊人增长,按照官方的数据,累计销量突破千万条,这样的销售成绩,已经远高于传统耳机品牌,我们无法以"活塞这种货色不值得一测"为由而视而不见.
  我们购入三条活塞耳机,分别是29元的简装版、99元的2.0和2015标准版.图集放出后,我们看到了很多吐槽,这很正常,Soomal的读者对音质的要求较高,瞧不起活塞系列很正常,但我们购入这三条耳机的目的,并非买来吐槽,而是更多是希望弄清楚它为什么会成功.今天的重点是2015标准版,另外两条主要用于对比.
  小米一直的风格就是夸张的宣传,其耳机产品也不例外,在《Xiaomi 小米 头戴式耳机[2015]测评报告 》[作者:Soomal ] 一文中,我们狠狠的批评了小米头戴式耳机中的不实宣传.在活塞系列的宣传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简装版的文案中提到"高强度纯铜音圈,不仅能提升耳机的瞬态反应,更极大延长发声单元的使用寿命",这些描述没有因果关系,甚至是错的,这里简单打脸一下,纯铜音圈太重,它会拖累振膜的震动,降低瞬态表现,常见的解决方案是用铜包铝的金属线绕制音圈,也就是使用传说中的CCAW音圈,而铜线音圈与使用寿命更是没有必然的关系.虽然官方宣传错误不少,但给菜鸟的印象就是这样就很好.在2015标准版的文案中,也在和千元级的耳机产品进行参数对比,以暗示性价比.这样的宣传槽点很多,这里不一一例举.
小米活塞入耳式耳机标准版测评报告
  我们说点好听的,就是小米对包装以及外观设计的重视,99元的耳机设计得很有价值感,显得不廉价.而传统厂商在这个价位还是用的一次性透明塑壳包装或者纸盒包装,做工方面,也没有活塞系列精致.这非常重要,虽然99元不是什么大数字,但更好的外观和更好的价值感,会让人掏钱更迅速.这里我们吐槽一下漫步者H293P,虽然音质获得了我们的推荐评级,但外观和做工……看上去实在是不值钱.
小米活塞入耳式耳机标准版测评报告
  小米的官方文案中提到三明治金属复合振膜,结构上是两层PTE夹着一层金属.小米没有说出金属材质名称,含糊的说是"航太金属",那基本就是铝了,以小米的风格,如果是钛,肯定会把"钛"字放到最显眼的地方.通常来说,复合振膜的设计目的是要融合几种材质的物理特性,例如让振膜具有金属的刚性和更小的内阻等,听感上有何变化呢?官方说法大致的意思就是"高音更甜了,中音更准了,低频更沉了,总之更均衡更有解析力了".这种说法技术含量并不高,耳机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振膜,而振膜以轻薄为贵,尤其小尺寸的振膜更要求轻薄,复合振膜其实是会明显增厚的.我们再看看活塞2.0,活塞2.0 号称是"全球首款铍合金振膜入耳式耳机",没说是复合,那就是纯金属膜片了,小米当时的宣传是"铍合金是现有耳机振膜中最硬、最轻、传递速度最快的材质",按说比新款活塞的振膜要更好,为什么在新版中弃用呢?
  小米还特别提到了后音腔"螺旋气管",这又是什么?这里简单科普一下,安装扬声器后,振膜会分割耳壳内部的声学腔体,形成前后两个独立的腔体.我们都知道振膜的是通过音圈驱动的,但要控制振膜,就不能只靠音圈,还需要两个腔体的协助.振膜运动,会挤压两个腔体内的空气,形成相互的顶托,控制腔体气压就能调整振膜的受力情况.而这个"螺旋气管"就是用来调节后腔气压的.根据这个设计,小米又例举了很多好处,不过这也引起了我们的好奇,所以我们决定在测评完之后,暴力拆解它,一看究竟.
小米活塞入耳式耳机标准版测评报告
  实听中,我们使用了小米4和小米Note搭配版作为音源设备,另外也将售价149元的努比亚耳机和售价99元的华为引擎耳机以及现价99元的VSonic VSD1S 耳机作为参考对比.
  首先可以排除29元的简装版,虽然它是叫简装版,但并非就是简装了包装,外壳也变了,振膜也不一样,完全就是另外的廉价设计而已.它的声音表现非常之差,高频暗,中频则随便就被低频淹没,整体的听感就是嗡嗡嗡,虽然便宜,也没有性价比可言.
  相比活塞2.0,2015标准版的活塞耳机,音质确实有了可闻的进步.活塞2.0的高频更明亮一些,但细节并没有更多,其高频硬而薄,有着明显的硬顶高音的那种失真听感,而2015版声音要柔和不少,解析力虽然没有明显进步,但耐听度大为改善.两者中频部分区别也较大,旧版中频有凹陷感,在回放人声时,瓮声瓮气,像感冒了一样,尤其男低音更为明显.2015版的人声相对突出,解析力也相对好.两者低频都为迎合菜鸟口味提升了量感,偏松垮,细节明显不足,低频瞬态和动态不好,力度也欠缺,低频容易糊掉,快速打击乐更是容易混做一团,相比之下,2015版的低频控制得略好一点点.在配合小米Note顶配版时,音质优于与小米4的组合,但音质差距并不大,这也说明2015版配合小米Note顶配版时,完全发挥不出顶配版的音质优势.
  在活塞第一代发布之时,就拿来和苹果设备最常见的配塞Earpods相比,声称不输Earpods,到2015版时,小米都已经不屑和Earpods比较了.实际对比,会发现Earpods的声音并没有刻意讨好菜鸟,它的声音要均衡柔和平滑得多,在中低频的瞬态动态表现上,Earpods优势明显,而更重要的是,Earpods整体声音密度要更好,而活塞耳机们声音都发虚.
  比不过苹果,比努比亚和华为会怎样?这组对比中,小米的活塞2.0以及2015版则要好得多,努比亚和华为的耳机实在是太差了,完全没用心做.
  我们还特意安排了VSD1S的对比,这款耳机目前售价99元,具有可比性.音质方面,VSD1S毫无悬念的压倒性优势,声音更有精气神,如果从活塞每一代的进步速度来判断,活塞可能需要到2020版才能实现和VSD1S媲美的音质.如果看包装的话,相信绝大部分人会认为活塞2015版更为超值,两者在包装上的差距就像音质那么大.这不只是产品的较量,更是手机厂商和耳机厂商在价值观上的较量.
  99元的活塞2015版,是超值还是不值?我们认为是值的,它的音质虽然比起传统厂商的产品还有差距,但它有特定的人群,在搭配普通音质水平的手机时,活塞2015版已经表现得还算可以,因为换更好的耳机,这些手机未必能获得更好听感.从这个角度来说,够用,且外观不错,价格不错,不会有钱打水漂的感觉,因此肯定还是多于否定的,它起码比努比亚、华为做得好不少.不过从趋势上说,现在手机的整体音质水平在进步,小米自己也在打HiFi牌,未来的活塞新品能真正满足这些需求吗?或者还是在PPT上消灭一条千元机的耳机呢?活塞2.0已经在官网下架,也确实没有存在价值了,至于活塞简装版,还是别浪费钱了,29元好歹也是一顿饭钱.
  从活塞2015版中窥探小米活塞成功的原因,我们认为它精准的找到了定位,明确的消费人群和针对性设计,依托小米日渐庞大的生态,获得成功.很多人厌恶小米的宣传,简单的总结为小米吹得一手好牛,而忽视了小米确实也比较努力的事实.简单的理解,造就了粗糙的模仿秀,华为和努比亚推出耳机产品很大的程度只是看到了庞大的销量以及成功就是吹牛的认识,产生了"我也能成功"的幻想,所以华为努比亚的耳机产品很糟糕,产品和市场两方面都比不过小米活塞系列.
  小米活塞用千万级的销量证明,配塞退出后产生的新市场有多大,传统厂商肯定低估了这个市场的潜力,正如我们前面说的,价值观的差异,导致这两派厂商走不到一块,虽然产品都是耳机,而实际上并没有产生全面的竞争,你做你的手机用户,我做我的音质派小市场. 其实,两派可以友善的碰撞一下,相互融合一下,相信更好的产品完全是可以期待的.

关注【HIFI音响】公众平台

    ID:HIFI中国音响网 ID:hifidiy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