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曼卡顿HARKAR-NI入耳式耳机评测

来源:www.soomal.com 发布者:soomal 版权:转载

哈曼卡顿这个牌子在中国大陆地区知名度并不是很高,但它却是很有来头的,它与大家熟知的AKG、JBL同属哈曼国际工业公司[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哈曼卡顿的平台定位并不比AKG低...

  哈曼卡顿这个牌子在中国大陆地区知名度并不是很高,但它却是很有来头的,它与大家熟知的AKG、JBL同属哈曼国际工业公司[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哈曼卡顿的平台定位并不比AKG低,上市价格甚至带着高冷气息.2012年年底,HARKAR-NI上市,上市价格接近800元,到2014年双11时,已降至198元,本着"捡便宜"的心态,我们购入了一条.
哈曼卡顿HARKAR-NI入耳式耳机评测
哈曼卡顿HARKAR-NI入耳式耳机评测
  NI造型很简约,圆形矩形的设计元素,黑白的色彩搭配,设计风格有一种成熟美感.耳壳为塑料材质,外侧的表面纹理处理得有点像皮革,耳壳内侧下放有个小孔,用于调音.扬声器口径9毫米,官方的说法是"优化低频,带来非凡动态范围".入耳式设计,为了强化隔音效果,导管设计得较长,保证插入深度,但实际上,隔音效果也就是普通入耳式耳机的水准,并没有特别之处.
哈曼卡顿HARKAR-NI入耳式耳机评测
  该耳机的灵敏度为102dB,阻抗为28欧.NI配有线控器,支持苹果设备的三键定义,在iOS设备以及iPod上,均能正常使用,而NI 确实具有Make For iPhone/iPod的认证,可以认为是针对性设计.如果用于Android设备,例如Xplay 3S、MX4 Pro等,就只有中间的暂停/播放切换按钮可用.要吐槽的是导线,弹性过度,那叫一个硬,我们很少遇到这样的线材,收纳解开之后,那线的造型简直不能看,弯弯曲曲乱糟糟的,虽然这样线材不易缠绕,但我们宁可要揉成一团的软性线材,这还是在室温20度的室内情况.时值冬季,这线会在户外会变得更硬,耳壳设计带来的美感都被这根线破坏了.硬线还带来一个负面效果,就是更容易摩擦衣物,带来更为明显的听诊器效应.
哈曼卡顿HARKAR-NI入耳式耳机评测
哈曼卡顿HARKAR-NI入耳式耳机评测
  既然是为苹果设备设计的耳机,我们使用iPhone 5S以及iPod Nano 6两款音源设备,为了更好的摸清NI的音质实力,我们使用了代表当前手机音质最佳水平的Xplay 3S和MX4 Pro两款手机.NI果然是为苹果设备优化的耳机,配合5S和Nano 6音质的水平优于后两者,尽管后两者的音质实际更好,由此可见优化还是很重要的.与后两者配合,声音都呈现出被推过头的感觉,声音变得相对躁动和不稳定,因此下面的听感均基于5S和Nano 6.即便使用iPhone 5S和Nano6,声音表现也有差异,5S在动态方面占优,而Nano 6整体听感更为柔和.
  低频表现:NI在宣传中直说了是"优化低频"的,低频被以一种强化的形式表达出来,量感被放大,毫无疑问的,牺牲了低频的层次感,但比起我们之前测评过的Klipsch Image S4、Sony MDR-EX650,其低频还是比较收敛,并没有夸张到需要用均衡器来额外限制.低频动态和瞬态较差,不适合表现快速打击乐,遇到爆棚音乐,低频会乱掉.中慢速的打击乐问题不大.而对于绵长的低频类型,能表现出较好的质感,相比那些极夸张的低频类型,NI的低频密度表现要更好一些.其低频基本属于松软的类型,应该是符合很多人的口味的.
  中频表现:中频到低频一段,听感上有一段凹陷感,这也导致了人声部分的听感不够突出,略显单薄,男声受此影响会更明显,越低沉的男声,越明显.中频偏高频段有轻度刻意拔高的感觉,以突出解析力,因此部分人声的齿音会变得比较明显,在iPhone 5S上表现会更为明显一点.拔高的处理也会对中频的流畅性造成一点影响,吹奏类乐器可能产生小幅度的忽大忽小的听感.结像力表现较好,人声并不容易被低频淹没,结像点位于中部偏上位置.
  高频表现:NI的高频表现很一般,因为中高频部分有拔高处理,所以高频的听感并不会明显的暗,但会偏硬,解析力和动态瞬态实际上是无法改善的,在爆棚的电子乐面前,高频会很明显劣化,会呈现失控毛刺感.
  NI的并不适合爆棚的音乐,高频和低频都会变得难以控制,音量越大,失控也就越不可控.对于中小编制的音乐类型,则表现得好不少,至少可以获得一个比较松软的突出低频的听感.这种听感并不均衡,但并不惹人反感,相信有不少人会喜欢这种风格.声场较为狭窄,有一定的颅内效应,长时间听会有一定的压迫感.其整体的解析力动态瞬态都无突出之处,但也不会显得明显不足,对于苹果设备的音质水平,也并不会显得是短板.相比苹果的原配耳塞,NI的风格不同,一个整体均衡更好,一个偏低频,整体音质水平基本相当,算是另外一个选择.
  NI由高位跳水到198元的价位,算是回归到了真正的价值区间,以这个价位,那些不足都可以接受,如果上市这价格,可能会更受果粉欢迎吧.通过对NI的体验,我们也获得了一点启发,针对特定设备优化,耳机的潜力会表现的更好,那么,各耳机厂商,你们是否考虑过也为特定品牌的手机做针对性的开发和优化吗?

关注【HIFI音响】公众平台

    ID:HIFI中国音响网 ID:hifidiy_2016